部分學童因患上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讀寫障礙、語言障礙等,其智力與一般學童無異,但往往需要額外照料時間和特殊教學方法,他們的家長,總希望讓子女接受特殊照顧,又能讓子女日後能融入主流學校,讓有特別需要的學童能在成長期獲得殷切到位的教育資源。
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師資,較了解這類學童的需要,為他們配對較合適的教育方法,迎合學童的情感,並設計特別教材和道具;而教學比例,師生的比率較一般主流學校較低,令每名特殊教育教師可分配更多時間給每名學生,但需要共融教育的學童遠較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教師為多,僧多粥少,家長往往要把這類學童送到私營特殊教育學校,或家長需放棄工作或轉為半職或兼職工作,以騰出額外時間陪伴和培育需要特殊教育的子女。
特區政府長遠可增加大學的共融教育師資培訓課程,課程內容亦要與時並進,並考慮投放額外特殊教育資源,如增建公營共融教育校舍,有系統地設計相關教材,增加師生比例等,並建議以稅務減免方式,紓緩接受私營共融教育學童家長的財政壓力。
共融教育體現社會對弱勢社群的關愛,透過共融教育,學童能在適時針對性地得到特別照顧,在中學階段,更能追上主流學生進度,既照顧他們的身心需要,也讓家長釋懷。
朱家健: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