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浩洋 由「抗拒」到用心 不一樣的區議員

低調幕後做事 獲點醒參選

Roger服務於土瓜灣馬頭角區,《龍週》記者邊隨他巡區,邊聽他介紹區內環境,其間遇上不同的人,有店舖門前井蓋凸起的老闆娘、有屋宇署人員、有街坊,幾乎每位都會與他討論區內情況。雖然訪問會中斷,卻更令人感受到Roger對該區的熟悉與街坊對他的信任。萬沒想到,當初他其實並非一心要當上區議員。

2005年大學畢業後,Roger經朋友介紹成為了時任區議員李蓮、李慧琼的議員助理,這是他第一份工,也是他長達10數年社區服務之路的開端。 「我讀電腦出身,面對的是死物,但工作是要對人,所以要自己去認識社區更多,這是一種鍛煉。」他說。

日復日的社區工作,他自覺工作性質與區議員無大分別,並未想過走到幕前, 「我用『抗拒』去形容,不是因為討厭,而是當時我不太想拋頭露面,覺得低調隱於幕後都一樣呀!」

不過兩位前輩慧眼識少年,認為年輕人既有一顆服務社會的心,為何不更宏觀服務社區,幫助更多人?一言驚醒少年郎,才有了今日的關浩洋區議員。

身份的轉變,讓Roger在為居民反映意見時具更大的力量。 「地區服務不能只靠一套方式,要有不同理據、角度,先要說服到求助者、再到政府,令多方面的人信服,才能開展工作。」這是他累積了10多年的經驗。 

無懼社會紛爭 一心為地區

馬頭角區屬舊區,環境衛生、樓宇復修、內地廉價旅遊團等都是該區當前的重要議題,多年來處理社區大小事務,Roger的難忘事許多,遠至09年馬頭圍道唐樓倒塌,在現場見證生命脆弱,推動舊樓復修;2017年長寧街餐廳發生爆炸,協助死傷者家屬渡過難關;再到近期區內酒樓結業後只經營團餐,花多月時間與業主、租客斡旋後終獲答允重新做回街坊生意。

Roger形容,區議員的角色就似是橋樑,連繫居民、法團、政府等不同的社會持份者,協助他們達成更有效的溝通。

不過,當前社會氣氛抑壓,紛爭不斷,對社區工作有否影響呢?Roger坦言影響是全港性的,即使是一貫支持他們工作的街坊也會有疑問,部分更會比以往更直白表達情緒。對此,他強調更要做好本分,「區議員本身就應『以區為先、以民為先』,政治事件會令人有壓力,但也不能為政治表態而忽略區務,民生是最重要的!」

1027QC006_
▲區內酒樓突轉做團餐,Roger四出斡旋

冀年輕人重拾希望

Roger今個月將迎來第37個生日。過往Roger一直積極參與和推動青年事務,對於近期年輕人對社會表達的不滿,他頗有感觸, 「他們太快將香港定性為無希望,我們不應太快否定香港的未來。」

Roger認為,若大家重視香港未來,更應撇除政見,創造更多發展空間,同時他也期望政府可以充分回應各方聲音,為年輕人提供發展機會。

1027QC005_
▲內地廉價旅行團迫爆土瓜灣,Roger爭取擴大旅巴禁區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