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仔」柯創盛 每月跟進逾百街坊個案

夜深了,身穿白襯衫、黑西褲的柯創盛才結束又一個 「早七晚十一」的工作天,準備回家。他剛剛約見完當天最後一個市民。

每逢週二和週四晚上,柯創盛都要回到觀塘辦事處,履行與街坊的「約會」 ,處理求助個案。

「很感恩街坊對我們的信任。」柯創盛說: 「無論議會工作多繁重,我一定會爭取時間會見市民。」每一個月,他都要見逾百市民。

柯創盛是立法會九龍東直選議員,出生自基層家庭,成長過程中領略到生活的艱辛,令他特別懂得珍惜和尊重他人,也激發他立志服務社會。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施比受更有福」是柯創盛的座右銘。

296QC002_
▲無論議會工作多繁重,柯創盛也一定會爭取時間會見市民

出身貧苦家庭 立志服務社會

70後出生的柯創盛,由細到大一直住在藍田。他接受《龍週》專訪時表示,父母親都是清潔工人,他小時候放學做好功課,也要和家中的兄弟姐妹們一起 「幫工」倒垃圾。有一次,途經的燒臘店主向他惡語相向: 「垃圾仔,將架垃圾車推開些啦!」柯創盛回想起這件事語氣中仍流露着一絲不忿, 「倒垃圾也不是什麼差的行業,如果我們不做,誰來幫你清理垃圾?」

若干年後,談起這段倒垃圾的經歷,柯創盛說,令他學到很多平常學不到的東西, 「令我覺得應該幫助別人,激發自己回饋社會。」

所以早於學生年代,柯創盛已積極參與學校的社團活動。1992年,他更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義工性質的藍田青年服務團,幫助獨居長者,希望為社區做點事。

在這段日子裏,柯創盛留下了許多印象深刻的事。

有一次,區內一位獨居婆婆走失,當被警察發現時正身處天水圍,不懂得回家, 「全身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張我的名片」。柯創盛說, 「街坊願意將你的名片放在錢包裏面,而且發揮到作用,這是很開心的事」。

還有一次,在探訪一位長期病患的獨居婆婆時,正好碰到她忘了熄火,好在柯創盛及時趕到,不然就發生火災。

柯創盛說,這些都是難忘的經歷,「類似的點點滴滴強化了我往後幫人的信念。」

296QC006_
▲對柯創盛來說幫人是最開心的事

心懷感恩 愧對家人

1999年香港回歸後的第一屆區議會選舉,柯創盛被徵召參選,最終以大比數勝出,26歲就成為區議員,一做就是20年。此後,柯創盛代表民建聯參加了2016年立法會九龍東直選,在市民支持下,首次參選便以最高票當選。
在柯創盛眼中,選民投票給自己是希望他能反映民意,幫上忙,因此他特別重視和市民的接觸,在議會工作中也着力以民生為主,希望能一步一腳印為市民多做一些事情。

對於有今天的成就,柯創盛心懷感恩之心。他在感恩譚耀宗、陳鑑林、姚卓雄等前輩之餘,也感謝家人的體諒,還有那些曾經幫過我和一直支持我的市民。 「做這份工作,早七晚十一是基本的,一個星期要做足七天」。實際上,他和家人短聚、吃飯的時間很少,「對於媽媽、太太的包容,我愧對他們!」

296QC007_
▲柯創盛與街坊關係融洽

親身體驗 建制「泛民」作風大不同

柯創盛是民建聯的中堅分子,但他人生第一次尋求區議員的幫助,找的居然是 「泛民」政客。

柯創盛憶述,當時他居住的公屋重建,需要分戶,也許是受民主派的文宣影響, 「好像真的很為市民辦事」,他一開始找的不是建制派議員,而是 「泛民」議員。

「跟他訴說了一輪家裏情況,他拍着我的肩膀說放心啦,我們幫你寫信,幫你跟進,但是到了最後什麼也沒做。」柯創盛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又找了建制派區議員, 「第二天就安排我去見房屋署!」

正是建制派和「泛民」對待市民求助的巨大落差,柯創盛隨後選擇加入民建聯。

296QC008_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