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IT網絡 組「電腦醫生」義助基層

人病了要看醫生,電腦呢?雖然近年資訊科技發展迅速,卻不是人人都對電腦科技瞭如指掌。可若要將電腦貿然交給外人維修,又怕泄露私隱。民間組織 「青年IT網絡」 就此籌組了一支 「電腦醫生」 義工隊,定期到各區為街坊 「診治」 奇難雜症。
為基層免費維修電腦

大約在5年前,青年IT網絡就開始舉辦電腦義診,與港九各區區議員合作,每月定期到社區、屋邨為基層街坊 「診症」,每次大概處理約30宗電腦疑難,至今已累積逾千人受惠。青年IT網絡理事葉港鍇(Tommy)在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發起電腦義診活動,是期望將IT人的專業技術回饋社會。

義診服務涵蓋手提電腦、手機應用程式、WiFi等,但他們留意到市民最普遍遇到的問題,多是由於下載過多軟件引致電腦減速,但因不懂查問,不懂上網查找方法,對坊間維修店又缺乏信心,所以常常感到困難無助。

另一位理事許宏達(Vincent)解釋, 「對大部分人而言,電腦最重要的是資料,但太多人不了解電腦的領域,加上早年發生的明星不雅照片外泄事件,造成大家對拎電腦出去整有擔心。」
「坊間是閉門維修,大家看不到過程自然擔心,所以我們的電腦醫生會採用開放式,有問有答,邊維修邊教街坊,幫助大眾得到可信的技術支援之餘,亦想更多人認識電腦,了解科技資訊。」Tommy說。

298QC003_
▲「電腦醫生」義工隊到長沙灣蘇屋邨進行電腦義診

促青年到各地交流創新科技

除了組建義工團隊外,青年IT網絡的活動亦很多元化,例如由2015年起開始舉辦IT應用系統開發大賽,活動範圍近年亦由香港擴展至大灣區。

Vincent指出,有關比賽以大專生為主要對象,透過活動兩地學生盡情發揮創意,亦能互相交流創新科技。他舉例說: 「有香港學生開發了一款人臉識別系統去探測人的表情,識別他們開心與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創意;而內地同學也會研發透過手機或機械人去捕捉人類的需要,從而開發教育App。如果沒有這些比賽,我們不會看到五花八門的創意。」

他和Tommy又留意到,香港同學在比賽時會很專注,投入熱誠嘗試,期望產品成功;而內地同學則樂於參觀其他人的做法,想吸收更多新知識。雙方雖有競爭,同時也在促進彼此進步。

Tommy認為,活動對行內發展也有正面影響,「內地組成的參賽隊伍經過嚴格篩選,在行內獲一定的公信力,對他們將來發展有好處。我也見過不少企業在比賽中發掘到人才,學生直接獲受聘,這是一舉多得的機會!」

298QC008_
▲參加《2017深港科技界交流年會》

冀消除外界對IT青年偏見

Tommy和Vincent都是大專生,主修雲端數據。身為IT青年,他們都明白近年外界對他們的一些標籤。

「格仔恤衫、粗框眼鏡,髮型亂七八糟,揹住個大背包的宅男,我覺得這是華人社會對IT界的偏見。」Vincent說。

Tommy續說: 「我讀雲端數據,某天阿媽要我修理電飯煲,我唔識整佢就質疑: 『你唔係讀IT咩?』」他認為這反映出大眾對IT人的誤解。

所以二人皆認為政府對IT業最欠缺的支援不是金錢,而是宣傳和教育。Tommy直言: 「政府說發展電競,但大家只留意到打機,有幾多人留意到電競需要IT配合?

Vincent也慨嘆,IT範圍廣泛,奈何政府只集中宣傳旅遊、金融業,社會上了解此專業的人始終有限,故他們希望青年IT網絡能夠聚集起這群具專業知識的年輕人,改善行業的形象,成為有知識素養的IT新世代。

298QC004_
▲葉港鍇Tommy(左)和許宏達Vincent(右)自中學起加入青年IT網絡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