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委任的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日前發表報告,就教師的專業發展階梯、薪酬調整、主任職級,以至全面學位化作清晰的解說和建議。當中最為坊間重視的是教師全面學位化及小學職級的調整。這建議是業界爭取多年的成果,政府的回應值得肯定。
不過,業界的訴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下一步該如何做,是值得深思的。業界之所以爭取教師的全面學位化,無非是希望同工能夠同酬,以及提升教師的專業形象。但是,薪酬調升了,意味着坊間對教育行業的要求愈趨重視,也愈有要求。相對外間的機構而言,教師的薪酬的確偏高,所以要令社會大眾認為教師的付出與薪酬成正比的話,對教師的專業操守必定有更嚴謹的要求。但是,近來教育界卻出現不少具爭議性的事件,例如校長涉嫌無理施壓下屬、教師帶隊的時候在貴賓室打麻雀,不照顧學生等等,令大眾對教育專業形成負面的印象,這是業界需要面對的問題。
引申而言,既然教師行業正朝專業化的道路發展,就必須要有更專業化的組織承擔這個任務。教育必須要與其他的專業團體一樣,成立法定的專業組織,如會計師公會及大律師公會一般設立教師公會,透過法律的方式處理教育行業的監管、聘任、持續進修等,才能在坊間建立專業的形象。
吳壁堅: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