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銘:妙法祛濕.順應天氣病自去(上)

香港位處沿海地帶, 「濕氣」似乎成為了一個永恆話題。有人說食辛辣的可以祛濕;也有人說拔火罐可以祛濕;更有不少人會自行煎服坊間的祛濕茶。其實一問起 「濕」究竟是什麼?怎麼來?怎麼走?這就難倒不少人了。

「濕」其實是中醫的一種形象化的體現,泛指身體裏的任何一部分的病理性水液。有人會問,濕會令我水腫嗎?會。但不只如此。一般人想要知道自己有無較重的濕氣,只需留意:一,起床時自我困倦的程度。檢視自己會否睡眠時間雖然充足,但仍然得不到精力充沛的感覺;二,如廁時大便的稀溏程度。會否大便較平日臭穢,或時常有拉不乾淨,甚至一天要拉數次才安心的感覺;三,洗漱時,觀察一下自己的舌苔。正常以淡紅的舌頭、薄薄的一層白苔為佳。當發現自己舌苔膩或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這就是濕的表面徵狀。

不論何種的祛濕方法,都能分為發汗祛濕或從二便祛濕。因此食辛辣食物時有助發汗,確實能祛除位於身體表層的濕氣,換言之勤加運動也是同理。這種微微發汗對濕氣引致的水腫也有幫助,但過度發汗就會傷及身體。本來在身體表層的濕,也可因身體日久失修、缺乏運動等等原因,而從表面透往深層,引起各種各樣重、滯、倦、困、痛的疾病。

至於濕在深層,又應當如何解救?拔火罐又有效嗎?我們且看下回分解。

蔡梓銘:香港註冊中醫師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