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暉:孔教粵劇闡發經典

日前在西九戲曲中心觀賞了粵劇《孔子之周遊列國》,當中精華式演繹了孔子的生平志向。

五四時期,開啟了貶抑孔子學說之端,到近年此風稍息,但孔子作為聖人的地位卻已不再,不少人對孔子沒什麼認識。孔教學院支持的這齣孔子粵劇,卻重新對孔子作出正面演繹,亦是歷來首齣孔子粵劇,可謂別開生面。

就好像 「子見南子」一節中的南子,五四時期被林語堂的話劇塑造成個性解放的新女性,用以攻擊孔子的禮教。如今胡國賢的粵劇,卻把她塑造成表面放浪形骸、實則志向高潔、欲試孔子情操的女子,用以映襯孔子高尚的品格襟抱。誠然,孔子形象隨着時代不斷演變。古時,孔子被奉為萬世師表,備受尊崇,到了五四時期,卻仿如邪魔外道,受盡指責。這固然是有關學說變得僵化,也由於西學東漸之下,人們戴了另一副眼鏡看待事物。到如今,再換上另一種眼光,詮釋自又不同。而訴諸文學藝術,就更投射了作者的主觀。

古籍片言隻語,每每言不盡意,文人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劇情,可以令一段歷史產生完全不同的劇本,這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而筆者更認為,這樣的創作,可以開導風氣,與詮釋經典的思想家互相闡發。

事實上,結合現代價值對古代經典進行完美詮釋,當為中華復興的應有之義。

童暉:學研社成員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