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工聯會社區幹事余邵倫在社區服務已經有10年,但他從未言倦,事無大小都走在前線為街坊奔波。因為他重視街坊對自己的信任,也以將心比己的態度替街坊解決疑難。
讀社會學出身的余邵倫,自09年於中文大學畢業後,就投身地區工作。他坦言這份工作不會帶來豐厚收入,但當中所得到的滿足感卻是最好的回報,「只要能真正幫到街坊,對方一句 『多謝』,這就是我最大的滿足感!」

用心工作 「俘虜」街坊信任
余邵倫做過不同崗位的社區工作,多年前加入工聯會後,為了接觸更多不同的群體和磨煉,他主動轉到挑戰性較高的建造業工會,學習處理勞資糾紛和工業意外個案。眼見很多基層工友因不了解自己應有的權益而遭到不公平待遇,他不無感觸,更強化了竭力服務市民的心志。目前余邵倫服務於藍田區。
「就在過年之前,我們幫一位街坊處理屋內滲水問題,這件事困擾了該住戶半年。」余邵倫接受《龍週》專訪時指出,類似的個案很多,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思去處理。整個過程由約見相關住戶、進行調解,到提出解決方案,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挑戰。
「做社區工作講究用心去做,令街坊信任你,讓你參與其中,這是能夠解決事件的關鍵。」余邵倫深有體會地說。
事實上,做地區工作少一點耐性和堅持也不行,余邵倫說,以興田邨天橋加建升降機為例,原本爭取到政府撥款興建升降機無障礙通道,但落實工程時卻遇上阻礙,該位置地底有很多水管電纜等,令進度被拖延,甚至一度擱置,但阿倫一直堅持跟進,多次與不同部門開會及視察,最終找到方法成功將水管改道,令興建升降機工程得以繼續進行,以方便街坊出入。

出動私人影印機 助居民交申請表
近來政府向符合資格的市民派發4000元,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議,余邵倫認為政府在安排上確實不夠妥善,申請程序煩瑣。有見及此,他索性 「為人為到底」,協助街坊填寫和遞交申請表。 「我們起初都考慮私隱問題,畢竟牽涉到別人的身份證和銀行帳戶等資料,但結果反應踴躍,收到收到過千個求助個案。」
余邵倫形容,當中代表着1000多個街坊對自己的信任。順利交表後,他更通過電話、whatsapp向街坊匯報,叫他們放心。
余邵倫事事多走一步,多做一些,甚至連家中的小型影印機都出動,就是為了讓街坊得到最好的服務。 「現在文具舖不多,有時真不知道去哪裏影印,就像申領4000元,政府要市民交紙本,我們何不為人多做一點?」余邵倫心思細密周到,處處為人着想,難怪他深受街坊歡迎。
「我會形容自己是一個進取和積極的人,但亦可以說是有點固執和硬頸。」余邵倫笑言,有時候自己處事的確有點執著,但做地區工作就是需要這一份堅持,才能回應街坊的需要。
感謝父母 培育關懷社區心
今天的余邵倫全心全意投入社區工作,與昔日父母教導不無關係。
「小時候,父母會帶我一起去做義工,我還記得在新年時跟媽媽學做賀年食品,送給長者。」余邵倫回想起以往這些片段,至今仍暖在心頭。他感謝父母的言行身教培養出自己一顆關懷社區的熱心。
說起勞工議題,初為人父的余邵倫完全體會到延長女士產假和男士侍產假的重要性, 「太太產後的頭一個星期,丈夫一定會很忙碌,日頭管接管送,夜晚幫手餵奶,睡得很少。」他表示,地區工作忙,自己經常要朝7晚11上班,唯有盡量安排好時間,不至於忽略家人需要,亦幸得太太的支持和體諒,加上雙方父母樂於幫忙照顧孩子,減輕了他不少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