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中國科幻電影新踴進

今年春節最熱門的話題無疑是票房高達39億(截至2月19日)人民幣的內地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若從單日票房算,已超過曾賣出56.8億票房的內地影片之冠《戰狼2》。連《阿凡達》導演占士金馬倫也在微博發文點讚祝賀。為何《流浪地球》既叫好又叫座?小編為你揭開其中奧秘。

內地每年的賀歲片都競爭激烈,今年更是號稱 「史上最強春節檔」: 「喜劇之王」周星馳自編自導《新喜劇之王》、 「動作之王」成龍主演《神探蒲松齡》、導演寧浩呈現蓄力之作《瘋狂的外星人》、知名作家韓寒導演《飛馳人生》。而《流浪地球》竟能在一眾 「大咖級」影片中脫穎而出、成為「黑馬」,出乎各界意料之外。

202QC004_

科幻其實並不是什麼標新立異的題材,美國荷里活多年來已拍過不少口碑不錯的科幻大片,但內地電影界卻鮮少觸碰如此大型的科幻類影片,所以《流浪地球》橫空出世、一鳴驚人,打破了 「只有美國超人才能拯救地球」的文化壟斷。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 「流浪地球」計劃,給地球裝上發動機,通過動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作為一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製作基本達到國際水準,在立意上更獨樹一幟。歐美科幻電影的情節多是派出探險隊搜救,或者探索人類的新家園,而《流浪地球》裏的中國人捨不得離開故土,於是選擇了帶着地球一起走。此外,影片中東方式的親情元素也引起強烈共鳴:吳京飾演的劉培強選擇去做領航員,十七年飄在空間站不能回家,就為了給家人換一個進入地下城的特許權;李光潔飾演的冷面軍人王磊在杭州地下城被岩漿吞沒時直接崩潰, 「我老婆孩子白死了!」;楊浩宇飾演的老何臨終前抽煙,打開煙盒裏面一張泛黃的字條: 「兒子,天冷別忘了多穿衣。媽媽。」

《流浪地球》製作精良也備受好評。有觀眾認為,其視覺效果已達到荷里活水準。據製片方介紹,全片約八成的視效及特技,由中國本土的技術公司完成。從太空站到被荒廢的地表,到城堡一樣的助推器,電影幾乎完美呈現了原著描繪的視覺效果。這大大增強了中國觀眾對本土科幻電影的自信。此外,影片製作了上萬件道具,單是一套宇航服就用了1100多個零件。

近年隨着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持續突破,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要科研成果培育和點燃了全民的科幻熱情,越來越多年輕人對浩瀚宇宙和不可預知的未來興趣大增,可見《流浪地球》的火爆絕非偶然。

然而,俗話說 「各花入各眼」,同一樣東西,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評價。《流浪地球》並不完美,但從中國科幻電影發展的視角看,它是一個震撼的開始,激勵着中國電影人拍出更恢宏的大片。

劉慈欣業餘寫作得大獎

說起《流浪地球》,不得不提其原作者劉慈欣。內地作家劉慈欣是中國科幻小說的代表人物,連續多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並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美國雨果獎、軌跡獎及英國克拉克獎。他的代表作 「三體系列」是近年來中國最出色的科幻作品、作品《流浪地球》更被改編成電影,成為今年內地最賣座的賀歲片。香港中和出版上月出版了《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是劉慈欣首度推出香港版作品集,包括電影《流浪地球》的同名原著小說。

55歲的劉慈欣原是山西娘子關電廠電腦工程師,於1999年6月第一次發表科幻小說。他曾表示,寫小說主要是業餘時間寫,包括下了班和節假日,上班時間比較忙,沒有時間。對於一些作家放棄本職工作、專職寫小說,他認為, 「從科幻小說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內地的科幻小說市場很小,養活不了專職作家。現在短篇小說的稿費1000字才150元人民幣,20年前就已經是這個價了,一年一篇短篇小說2萬字,一年能寫多少篇?靠這個怎麼生活?只能業餘地去寫。」

202QC003_
▲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的海報在台北國際書展上引人注目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