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逾百年歷史的油麻地果欄,應該保育還是搬遷,社會上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樹仁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發現,近九成居民和果欄業界支持原址保留果欄,提倡在果欄石龍街興建新大樓或加設天幕以助發展等,並反對保育後建私樓或與水果行業無關的商場。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初向油尖旺區議會 「送大禮」,表示會保育及活化屬於二級歷史建築的油麻地果欄,並點名要求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跟進。其後,油尖旺區議會轄下的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委託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就原址保留或搬遷果欄方案進行研究。去年10月至11月期間,研究中心共完成592份有效問卷,包括訪問了460名油尖旺區居民、40名其他地區居民及92名果欄商販和從業員。

果欄是港人集體回憶
調查結果顯示,87.3%的受訪者支持原址保留果欄:傾向支持把果欄遷至其他地方的人不足二成半。總括而言,無論是居民還是果欄的商販和相關人士,絕大部分人都贊成保留果欄。調查指出,超過九成受訪者認同果欄有深厚的歷史,是港人的集體回憶;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果欄具有獨特的行業文化價值。此外,較多果欄從業員認為果欄是具有世界性地位的水果批發市場。
不過,調查也發現,果欄的運作對油尖旺區居民帶來不同的負面影響,如製造衛生、噪音、消防安全問題,以及因工人卸貨而阻塞行車道路和行人路。有78%受訪者認為果欄造成衛生問題;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果欄帶來消防安全及噪音污染問題。
研究中心就政府計劃活化果欄的安排,透過訪問、聚焦小組及公眾諮詢會歸納出多項建議:其一是在現時貨車的停泊位置,即是石龍街興建新型大樓,提供室內的上落貨運作區及倉儲管理設施;其二為要求政府將渡船街天橋底的空地和巧翔街的部分空地,長期租予果商作倉用途。其三是在果欄原址興建地下城,將果欄的運作遷至地下,而原址地面會保留被定為二級建築的部分。
冀貨車停泊位建新大樓
其四是在果欄原址上興建平台,平台上提供社區設施,平台下將果欄重新改建成現代化水果批發市場;其五為不改變原址,只在現時果欄運作區上增設天幕,並在果欄內改善去水及排污設施。
研究中心總結多項建議後,詢問油麻地區各持份者的意見,結果顯示有73.7%的受訪者支持將渡船街天橋底的空地和巧翔街的部分空地,長期用作果商物流中轉和擺放凍倉用途;其次有70.9%的人支持在現時貨車的停泊位置興建新型大樓,提供室內的上落貨運作區及倉儲管理設施。
此外,在果欄原址之上興建平台,以及在現時果欄運作區內之上增設天幕/天頂,也有近七成受訪者認同;支持興建地下城的受訪者則有五成多。
學者:採綜合式方案收窄分歧
調查指出,灣仔利東街重建後,部分建築按照早期唐樓風格設計,但與原來囍帖街生態脫鈎,淪為特色商場,此模式不適合果欄活化;居民和業界也反對保育後增建私樓。調查總結時指出,大部分受訪者主張由政府、區議會代表、居民代表、果欄商販及專業人士組成的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活化後的果欄。
負責研究的樹仁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副系主任及助理教授林昊輝指出,該份研究反映出活化及保育果欄是未來研究的大方向,但未有得出單一方案,建議政府在落實活化及保育果欄時,不應考慮採單一活化方案,而應採綜合式方案,收窄居民和業界分歧。
林昊輝又指,是次研究收集居民及業界意見,是基於對活化方案的想像,每人想法均有出入,支持方案各異。他呼籲當局落實活化及保育果欄後,提供詳細設計的方案及資料作公眾諮詢,讓市民能清晰表達意向。
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主席楊子熙透露,油尖旺區議會已會向民政事務局及市區 重 建 局 提交是次研究報告。他認為,巧翔街空地長期作物流中轉,有助活化果欄期間的過渡安排,也可以減低交通阻塞。

民政事務總署表示,民政事務局、民政事務總署和油尖旺民政事務處自去年底已多次與果欄欄商、議員等持份者溝通,政府會在預備活化果欄期間考慮樹仁大學的研究結果,民政署委託市建局所作的相關可行性研究亦正進行。
原址保留的五大方案
1 在果欄旁的石龍街,現在貨車停泊位置(貼近三間小學)興建新型大樓。
2 把渡船街天橋底的空地和巧翔街內部分空地,長期作為物流中轉和凍倉。
3 在果欄原址興建地下城,將果欄所有運作遷至地下。
4 在果欄原址之上興建平台
5 原址不作任何改變,只在現時果欄運作區內之上增設天幕/天頂
(來源: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
街坊轟阻街
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於1月26日舉行發布及研討會,宴請近20席業界及居民代表出席,各抒己見。席間,不少居民和商會肯定果欄具有歷史價值,但也有街坊批評果欄運作多年來衍生不少問題,影響社區。
居住在油麻地19年的譚先生在活動期間多次發言,炮轟政府及區議會未有妥善管理果欄,以致果欄上落貨的貨車嚴重影響附近一帶的交通,認為果欄應搬遷至其他地方。他說: 「我試過阿仔燒到40度,入廣華醫院要經果欄,但條路都塞死哂。」

商會盼成國際性水果交易平台
對於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指調查顯示近九成人支持保留果欄,譚先生怒斥:「簡直是胡說八道。我們怎麼不知道這個調查?研究中心有問過街坊的意見麼?」 位於果欄附近的駿發花園業委會主席方先生則指出,果欄現時有不少商店同時租置附近一帶店位作為貨倉,即使果欄搬遷,深夜上落貨的噪音滋擾問題在短期內仍然難以解決。 不過,居民蔡婆婆表示已習慣果欄的熱鬧,希望以活化取代搬遷。業界代表、九龍果菜同業商會總務主任葉暢枝也反對搬遷。他指出,西環以前也有果欄,搬遷後生意就大跌, 「果欄可以打造成為國際化的水果展覽交易平台,但一定要有一個集中地。如果果欄一搬走,對店舖肯定會帶來很大影響。」
果欄具百年歷史
油麻地果欄建於1913年,是本港水果貿易及批發市場的重要運作場所,目前共有200多家欄商及約4萬8000名從業員,全港近8成新鮮水果皆由果欄批發出售。果欄在2009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但經過多年發展,當區衍生的噪音、交通擠塞、消防安全、環境衛生問題,影響附近社區。政府早年已提出搬遷重置果欄,惟拖拉近50年未有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