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壁堅:教師質素該如何把關(三)

上兩篇文章談及有關香港教師註冊制度及質素保證的問題,現希望談談筆者認為教育局所應擔當的角色。

正如早前所言,對於某人是否適合擔任教師,基本上是由大學把關,教育局並沒顯著的角色。尤其是教師是一項對人的事業,涉及教學、行政、訓輔、德育各方面的發展,教育局應否在此有主導角色,協調各大學與有關當局制訂有關教師質素的標準?另一方面,既然各大學在教授教育文憑課程時會有內容上的差異,教育局是否應該制訂更清晰的指引,規範各大學教育文憑的課程內容,務求所有準教師在投身教育界之前,會有相對一致的裝備?

更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持續進修問題。現時教育局規定一名教師於三年內需有不少於150小時的進修時數(CPD),這在不同的專業範疇裏均有相應的規範。不過,每名教師相關時數的資料只需學校存檔,並不需上報教育局;而且,如果一名教師沒有完成150小時的持續進修的話,基本上沒有任何後果,可以如常維持教師註冊,頂多也只是被學校問話而已。

這與其他專業範疇不同,以執業律師為例,如果他並不能滿足CPD的條件,他的practice certificate 將 會 被 暫停,直至完成所需的CPD為止。筆者認為,教師行業也應向其他專業範疇看齊,尤其是教育理念與政策不斷地更新,若想教師行業也愈趨專業化,這種改變是必須的。

吳壁堅: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