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西補選 揭建制派四大隱憂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上月底塵埃落定,結果由食物及衞生局前政治助理陳凱欣勝出,為建制派陣營保住立法會功能和直選組別皆佔多數的絕對優勢。然而,建制派這次雖然贏出漂亮一仗,同時也暴露出四大隱憂。

054QC001_
▲陳凱欣在上月的九龍西補選勝出,當選為立法會議員

1 基本盤未見突破

資料顯示,在2016年的立法會換屆選舉中,建制派在九龍西選區共奪得10萬票。至今年3月份補選,鄭泳舜取得107479票,沒有流失選票。而在本次補選,陳凱欣在建制派陣營的全力發功下,則得票106457。

綜合今年兩次補選的數據來看,陳凱欣比 「3. 11」補選的鄭泳舜減少了1022票。陳凱欣得票減少,和投票當天天氣欠佳有一定關係,但某程度上也反映出建制派除了 「十萬鐵軍」,已無新的票源。建制派在 「鐵票」已到樽頸之際,如何開拓新的基本盤,將是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若看今次補選各票站的得票結果,陳凱欣在油尖旺區有10個票站都出現下跌,深水埗則有17個票站下跌,九龍城有20個票站下跌。

3個選區中,陳凱欣只有油尖旺區總得票是增加的,深水埗和九龍城均是跌票,當中深水埗區跌票更達828張。九龍城區的票站由於出現重新劃分,取消了一個舊票站,又增加了兩個票站,造成部分票站跌幅十分巨大,但是總體來說,陳凱欣也是不見了206票。

螢幕快照 2018-12-06 上午10.31.51

螢幕快照 2018-12-06 上午10.31.06

2 難攻陷泛民中產區

九龍西有3大中產區,包括西九四小龍、美孚新邨和黃埔花園。一直以來,這3個地方都是民主派的票倉。做過電視主播的陳凱欣具有專業人士背景,而對手李卓人只有濃厚的勞工背景。按道理,陳凱欣在此次補選中應該獲得不少中產選票。但選舉結果卻顯示陳凱欣無法攻陷中產區。

以美孚新邨為例,連同曼哈頓山、清麗苑等該區共有3個票站,李卓人在3個票站合共取得6000多票,遠超5600多票的陳凱欣。再細分之下可以發現,李卓人在其中2個票站得票拋離陳凱欣,只有一個票站以6票之差敗予陳。

至於涵蓋2個票站的黃埔花園,得票不足3200票的陳凱欣,也明顯落後李卓人的3500票。西九四小龍的情況差不多,李卓人憑2200多票打敗僅有1800票的陳凱欣,可見九西中產選民較傾向民主派候選人。

總括而言,雖然李卓人在美孚、西九四小龍等中產區票站得票比 「3.11」補選時姚松炎的得票少,但仍然替民主派保住中產區不失。中產階層一向是社會的 「核心主體」,建制派陣營未來在九西如何爭取這批選民的支持,恐怕要再下更多的功夫。

054QC003_
▲建制派至今仍難以攻下九龍西中產選區。圖為一些青年在港鐵美孚站外為陳凱欣拉票

3 本土派左右大局

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非建制派在九龍西的總得票超過16萬,若有七成選民再次走出來,而且把票集中在一名候選人身上,民主派的候選人就足以勝出。不過,自2016年選前選後兩波DQ後,本土派在政界已歸於沉寂。上次 「3.11」補選,民主派的姚松炎以2000多票之差落敗。當時就有分析指,年輕選民尤其支持本土的一批投票意欲下降,是建制派鄭泳舜 「爆冷」勝出的一大原因。

今次補選由選戰開打至今,本土派中 「寧選票射落海」的聲音此起彼落,獲不少本土派支持的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更公開呼籲選民不要投票。從投票數據來看,今次李卓人與馮檢基合共獲得10.5556萬票,與今年 「3.11」姚松炎獲得的票數相若,但對比非建制派陣營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時奪得約16萬票大幅減少了約6萬票。當年劉小麗、游蕙禎及黃毓民的得票剛好有7萬多票,這正好說明了大批支持本土派的選民今次並未有現身投票。

種種跡象都顯示,本港政治版圖已三分天下,雖然本土自決派在DQ下難參選和重奪議席,但其選民和群眾並不會就此消失,依然有能力影響選舉結果。一旦傳統民主派和本土派和解,或者本土派被刺激出來投票,就足以影響日後的選舉結果。如何化解本土派年輕人的怨氣,已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

4 建制議員「人滿之患」

在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中,九龍西選區共有6個議席。當時,民建聯蔣麗芸和經民聯梁美芬各派一隊出戰,最終各取一席,非建制派的黃碧雲、毛孟靜、游蕙禎及劉小麗則取得另外4席。
其後,游蕙禎和劉小麗先後因為宣誓問題被取消議員資格。在今年進行的2場補選中,皆由建制派候選人勝出,令建制派陣營在立法會有4名九龍西議員。

但正如以上所述,雖然建制派在兩場補選中取勝,基本盤根本沒有增長,勝出只是民主派流失選票所致。到了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建制派在九西將面臨 「人滿之患」的困局。如果蔣麗芸、梁美芬、鄭泳舜和陳凱欣4人繼續參選,屆時各陣營都要先保證自己的候選人。10萬 「鐵票」如何 「養活」4名建制派候選人,將會是一個頭痛的大難題。

主打民生 成陳凱欣致勝關鍵

陳凱欣在立法會九龍西補選以逾10.6萬票勝出,得票更多於對手李卓人及馮檢基的總和。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 「泛民」在是次補選中落敗,主要是因為港人近年開始厭倦政治鬥爭, 「泛民」繼續以政治議題優先,結果流失了許多支持者。劉兆佳指出,雖然陳凱欣在地區上沒有太多工作經驗,在社會的知名度亦未必是最高的,但相比之下, 「泛民」仍處於「老人政治」的階段,並繼續在內部出現各種指罵,以致部分選民即使當初支持「泛民」也會轉投陳凱欣。

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也指出,過去兩次補選都是由非建制派而起,而選民亦對以政治議題優先的政治人物開始厭倦,產生「選舉疲勞」,進而開始改變投票意向,轉投以民生優先的候選人。

入議會關注醫療房屋

港府人士認為,今次選舉結果正正反映港人厭倦政治。港府經過此次選舉更認定市民重視民生的意向,未來會強化「民生優先」策略,少談政治多搞民生。而眼前的重點工作就是做好「明日大嶼」的解說,爭取更多市民支持。

11月28日,陳凱欣在立法會宣誓就任。她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未來會如競選承諾所言,優先關注醫療、房屋等民生議題,把市民聲音帶入議會,不會辜負支持者的期望。

被問到對「港獨」的看法時,陳凱欣認為, 「港獨」只會破壞社會的感情,製造不必要的矛盾和分裂,故在香港不應有任何空間。

054QC006_
▲陳凱欣以「民生最優先」作主打,回應了主流民意,成為她勝出是次補選的關鍵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