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泳舜:共享墟市

「這是本委員會今個年度會期最後一次會議,祝大家有一個開心愉快的暑假」。這是最近立法會或委員會的主席上周主持會議,結束前最後一句獨白。立法會現正休會,即立法會大會及絕大部分委員會,要待10月初才復會。不過,立法會議員的職務是一份持續工作,可不會放暑假呢。作為地方選區立法會議員,撇開了頻密的會議,就有更多時間落區,接觸街坊,做工作匯報及檢視一下自己的工作等。
筆者三月下旬加入立法會,所涉獵的議題都是市民所關心的,例如提出支援劏房戶居民、老舊升降機安全水平提升資助計劃、樓宇更新大行動2.0資助落實與申請、促請政府檢視防治蚊蟲鼠患,還有就是要求政府出資及交出閒置土地,興建更多過渡性房屋等等。民生無小事,這都是市民期盼得到改善的政策措施。

立法會大會早前辯論墟市事宜小組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小組完成工作之時,筆者還未加入立法會,但閱讀完報告後,亦有在辯論中發言。原因是在過去3年,作為有份籌辦地區節日墟市的一分子,本人絕對認同政府確實需要訂立一套完善的墟市政策。

猶記得林鄭特首在參選政綱上表明, 「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包括研究在各區增設特色墟市」。目前,民間團體要籌辦墟市,政府採取由下而上的方式處理,即由團體自己物色合適地點,得到社區及區議會支持下,食衛局幫手拆牆鬆綁,協助聯絡不同政府部門,如食環署、消防處及地政總署等,協助申請牌照或處理批核程序。

香港舉辦假日或節日室外墟市,民間已累積了一定經驗,中環與美孚有機農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及荔枝角等偶有定期原創手作市集、糖廠街美食市集等,大家記憶猶新。香港的市集,由二手物品、創意藝術、舊書、特色小吃,食買玩各適其適。在深水埗區,每逢節日,也有農曆墟市,楓樹街及通州街各有一美食墟市,互不排斥,一樣受歡迎,並得到區議會支持,個別還透過區議會取得政府資助。近年,更可以作有限度明火煮食。

舉辦墟市,前提是不影響附近商舖或食肆生意,也不會影響周邊民居的環境衛生。但由下而上推動墟市政策,確實不夠,政府也是時候深入檢討,必須確立一套可持續性的墟市政策,以作依循。當中有三大關鍵,其一,須就團體申辦墟市訂立機制或指引;其二就是金錢資助與支援措施,包括提供短期閒置土地;其三,多讓區議會參與及聆聽地區意見,讓市民共同打造我們應有的假日市集。

筆者留意到一些城市,如台北或悉尼,對臨時或短期墟市與市集,就有一套活動指引及法規。特區政府制定政策時,不妨參考境外成功的經驗。另外,特首去年公布在舊機場跑道末端旅遊中樞用地,揀選合適的非牟利機構經營周末市集。這是由上而下一個好開始。特別是該處有一大片公共空間,可以想像市民在草地席地而坐,現場又有文藝表演,期待這可形成一個假日墟市典範,香港市民在假日又多了一個親子遊或與朋友共聚的好去處。

鄭泳舜: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秘書長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