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書院幼稚園 用戲劇培養孩子德育

記者還未步入教室,站在門外便已聽到一片歡聲笑語。往裏面探看,老師正聲情並茂與小朋友們上演一齣好戲。這不是話劇排練現場,而是民生書院幼稚園近年積極推展的 「戲劇教學」課堂。

正所謂 「三歲定八十」,不想小孩變 「港孩」,本港許多家長和學校可謂花盡心思,近年社會上對幼兒教育也愈加重視。但教書易,教做人難,要如何讓小朋友學道理明是非?

將德育概念具體化

位於九龍城的民生書院幼稚園,數年前開始試行 「戲劇教學」,利用生動的教學模式,將抽象的德育概念具體化,透過模擬情節及角色演繹,幫助學童更深了解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這天,陳少莉老師先一人分飾兩角,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大廈停水的故事。學生們分組討論後輪流出來演繹角色,扮主婦扮花扮水龍頭甚至扮蔬菜。表演一開始,陳老師就會訪問:
「你扮咩角色呀?」
「花。」小女孩答。
「無水的話你會點呀?」
小女孩二話不說倒在地下,答:「會死。」

充滿童趣的幾幕戲,生動演出了沒有水用的不便,更見到小朋友們如何一步步去理解「珍惜水」這個本來難以說明的主題。

「小朋友可以親身參與,將故事延續到自身,再投入角色。他們可以用自己角度去思考和發揮。」陳老師說。

「抽象的德育概念、正面思考,同大人講會明白,但小朋友就好難理解,但當有一個情境,讓他們代入,他們就會有同理心。」另一位有份推動戲劇教學的老師馮釗渝說。

情境代入 教學更立體

陳老師是第一位在民生書院幼稚園推行戲劇教育的老師,與馮老師及另外兩位老師組成戲劇教育組,四人更憑此獲頒「2014/2015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老師們曾為了教學生學習 「珍惜」、「感恩」,親到垃圾站找尋適用道具,在校內搭建場景,讓學生親身體會山區貧困兒童的苦況。她們覺得,相比中、小學生,幼稚園生的社會經驗較少,運用戲劇、情境代入的技巧,可令平面的教學方法更立體,學生也更易掌握當中的情意、態度和技能。

陳、馮二人又不約而同地表示,推行戲劇教學有助小朋友互相模仿學習,例如較被動文靜的學生,會因應角色需要及看到同伴主動,受到感染而慢慢開始與人溝通及表達自己。

爭取家長認同

民生書院幼稚園由今年起在各級全面推行戲劇教學,更制定了八個涵蓋自我認識、交通、環保等的不同主題,讓師生一同 「入戲」,將正面價值觀導入稚兒心中,內化成為個人生活態度。

然而萬事起頭難,戲劇教學試行階段也非一帆風順,張展鈴校長回憶當初也遇到過不少難題, 「家長會擔心學校是否不教書,小朋友會否只掛住玩遊戲。」數年前由張展鈴校長開始推動試行 「戲劇教育」,張校長指出,校方一直積極讓家長理解校方的教學是知識與戲劇兩方面並行。時至今日,這個新方式已獲家長支持,「小朋友會回家分享他們扮過的情節和角色,家長會看到孩子從戲劇中學習到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就連行為習慣都會有轉變。」此外,就連習慣按教案教學的老師,也要接受戲劇培訓,提升應變能力,雖有挑戰,卻確保到課堂質素。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