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外形漂亮,智力超群,還會學人說話,獲不少市民青睞。不過,要讓鸚鵡流利地說話,就需要主人耐心訓練、教導。以下是訓練鸚鵡說話的四大技巧,只要掌握以這些技巧,教鸚鵡說話就沒有難度。
1 取得信任
訓練鸚鵡說話,應由鸚鵡年幼時開始,最好在鸚鵡羽毛長齊時就開始訓練;年長的鸚鵡反應稍遲鈍,難掌握說話技巧。在教鸚鵡說話前,先要馴化鸚鵡,使牠安於在籠內或木架上生活,即使放開腳鏈也不會飛走。同時,要令鸚鵡願意與人接近,即使有人用手撫摸牠的頭或背,牠也不會受驚或抗拒。這樣的鸚鵡最容易受教。
2 耐心施教
鳥類最喜歡在清晨鳴叫,此時訓練鸚鵡說話的效果也最好。但訓練鸚鵡說話的環境要安靜,不要有其他雜音,否則容易分散鸚鵡的注意力。此外,開始教授鸚鵡時要選擇簡單的語句,如 「你好」、 「歡迎」等。主人進行訓練時發音要清晰,不能含糊;語速宜慢不宜快。每日重複教同一語句,直至鸚鵡學會一句再教第二句。當鸚鵡成功說出一些字句時,主人應適當給予獎勵,增加牠學習的動力。
3 互動溝通
鸚鵡和人一樣,感到孤單寂寞就不愛說話。因此,主人宜多與鸚鵡溝通互動,才能喚起牠學習說話的動力。如果主人實在抽不出時間與鸚鵡溝通,那最好養兩隻或更多鸚鵡,讓牠們互相作伴。此外,主人平時要多帶鸚鵡到戶外,多與外界接觸,這樣牠的性格才會開朗,頭腦才會靈活,學習效果自然也會更好。
4 勤奮練習
要鸚鵡說話流利又清晰,最關鍵的秘訣就是勤奮。主人要有足夠耐心、不厭其煩地重複教鸚鵡說話;也可以用複讀機教鸚鵡,但要注意複讀機的音質不能與主人的口音相差太遠,以免鸚鵡無所適從。此外,要切記飼養鸚鵡的樂趣在於欣賞互動,當鸚鵡說話未如理想時,主人應細心查明原因,耐心地進行訓練,千萬不要因此責罰,甚至棄養鸚鵡。
飼養鸚鵡四大忌
主人除了要悉心照顧鸚鵡起居飲食,耐心教導牠說話唱歌外,也要注意避免以下四種錯誤的飼養方法,以免誤傷愛雀。
1)忌過量餵食
不同品種和大小的鸚鵡食量也各異,主人宜先觀察4至5天掌握鸚鵡食量,再用八至九成分量餵食即可。千萬不要擔心鸚鵡飢餓而過量餵食,一般每天餵兩次即可,也可以少食多餐。餵食前,先清理上次的食物殘渣,避免舊食物積留、發酵滋生病菌。
2)忌拍打鸚鵡
當鸚鵡亂嚼亂咬時,千萬不要拍打、搖晃牠,更不能將牠摔在地上或關在籠內以作懲罰,這不但會傷害鸚鵡,更不能阻止牠嚼咬,還會令牠憤怒、困惑和害怕,衍生更負面的後果。因此,主人面對亂嚼亂咬的鸚鵡,應耐心查找原因,再對症下藥。
3)忌過度加暖
鸚鵡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部分主人一到冬天就會擔心鸚鵡受冷,將鳥籠放置在暖氣機附近。其實,太大的溫差變化容易使鸚鵡感冒,主人只要不讓寒風直吹鸚鵡,室溫保持攝氏5℃以上,鸚鵡就可以舒適地過冬。
4) 忌獨沽一味
無論什麼品種的鸚鵡都喜歡吃葵瓜子,但千萬不能將之當成鸚鵡唯一食糧,這樣會導致牠們營養不均衡。另外,葵瓜子富含脂質,容易導致肥胖方面的疾病。主人在為鸚鵡選購糧食時,最好選擇包含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的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