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網上淘來一個白色的杯,上面有紅色的毛澤東頭像,其下寫着「為人民服務」五個字,甚有「文革」風。這類杯子若在「文革」時見到,可能沒什麼特別,但到今日,卻成為一種懷舊的風格。所謂潮流,就是如此。我看杯子便宜,才13元,就也去淘了一個。
想來「為人民服務」確實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有人因為這是「文革」時代的流行語而覺得老土,但其實,我們至今不是也在要求公僕無慾無私,為人民服務嗎?這與中國自古以來士大夫的「以天下為己任」是一脈相通的,就在今時今日,也並不離地。
曾蔭權說過,香港市民對公務員的要求是「比白紙還白」。鄭若驊若不是擔任律政司司長,也不會被揭發物業僭建,皆因公眾對公務員有極高要求,不許徇私枉法。公務員嚴格律己,就是為了「為人民服務」。只是現在「為人民服務」似乎成了外在的、市民要求的準則,公務員有多少人能將之內化為對自己的要求,發自內心地為人民服務呢?
據說,從前真的有共產黨員全沒私心,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比如說自己的親人有才幹,就是不任用;自己的妻子懷孕,卻把座位讓給他人。現在,環顧神州大地,是否還有這樣的人呢?
當然,一個好官既要把家裏照顧好,又要在公務上不偏不倚,合乎中道,才是理想的。
.童暉:學研社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