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住房問題是避不開的痛,打開報紙看到二、三百萬港幣能在日本東京、大阪買間三、四百呎的屋,在泰國曼谷可買七、八百呎的屋,返轉頭看香港,這確實是侈談。和一些年輕人聊天,每月人工只有萬餘元,根本不敢想買樓,就但十年不吃不喝不失業,亦要儲蓄十年才能交首期,買樓已是侈談,還不如有錢去下日韓旅遊又或便宜些,去下台灣亦好。
現時租樓亦貴,剛看到萬餘元的平租盤,基本留下不太多。有些兩夫妻拿三萬元人工,交萬餘元租,再算上交通費及食飯都沒剩咩錢。即使家庭收入越十萬,在地鐵上蓋租樓、供車、家傭、兩個仔女加上兩夫妻使費,都沒結餘。這在十年八年前,年入百萬亦屬高薪族,令人羨慕的家庭。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深愛香港,從沒想過離開。
實際我觀察真正能住上公屋和居屋,月收入有2-3萬元收入的家庭,還是蠻幸福的。鄰近的深圳,在郊區租間三房兩廳八百呎,三千五都找到,一房一廳三百呎,一千元租金都有。香港亦可以在這方面多做些,如在起長者公寓時,可多起些青年公寓、公屋、居屋,主力多蓋些三百呎左右的單位,可以解決很大社會問題,另將農地改建房屋,這幾年在元朗實施得很成功,我認為可不斷擴大發展來建適用房,解決居住問題,安居才能樂業,這是生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