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以芙:粵普之爭和中英文之爭

近日走進某大學,見到牆上張貼了不少海報,要求學校教學語言採用更多粵語。隨着本土意識的提升,香港出現粵普的對立,有人維護粵語,抵制普通話教學,這是回歸以後才出現的。在從前,人們都認為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書面語總要向普通話看齊。如今此調早已不彈,甚而有人主張用粵語入文了。
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粵普之間的平不平等上面,卻忽略了英文和中文之間的角力。回歸前,香港在英國殖民管治之下,英文地位崇高,香港老一輩的華人不免有一種心結,認為中文處於劣勢,而對英文有一種抵制情緒,一心希望中文可以出頭,受到重視。香港中文大學以中文為號,也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產生的。可是,回歸後,為了爭取國際化,中文大學竟興起核心課程英文化之風,引發「哭中大事件」。
回歸初期,立法會議員程介南因觸犯刑事受審,要求法庭採用中文審訊,曾引發一場法庭語言之爭,當時為他辯護的竟是政敵李柱銘,皆因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站在同一陣線,認為應由被告選擇語言。不過,程介南最後卻告敗訴。其實,按照基本法,中文和英文同屬香港的法定語言,但法庭之上,卻仍有欲用中文而不得的苦況。到現在,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但人們關注的已不是中英文之爭,而是粵普之爭了。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