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一個孩子成材,無論父母和老師都要付出許多的心血和時間。開學適應周,學校已經替小一的同學進行多元智能的評估,以了解新一批學生的不同智能表現和分布,以方便班主任替同學分組,通常一組四人,都是混合能力的,希望每組的能力相若,互有競爭,提升課堂的參與度。
學校聘有駐校的臨床心理學家,也會在學期初到小一的課堂觀察同學上課的情況,並會安排小組的活動,以便觀察同學的行為表現、社交技巧、語言表達,初步評估一下,孩子有否特殊性,如自閉症傾向、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讀寫障礙、衝動性格等,如有需要會作正式的評估。
十月底,四位小一班主任、臨床心理學家、生命教育組的組長、學進的組長和我便開了一個會議,去檢視各班的每一個學生。整個過程用了三個小時。我們希望及早識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並盡早給予適當的協助及建議父母如何在家協助,或尋找專業人士去進一步跟進。
在專業評估上較為方便,不用到政府部門排期評估,等候很長的時間才獲報告。我們發覺懷疑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個案有上升的趨勢,也許是和飲食習慣,科技及電子產品的普及有關,但只要父母及早察覺,加以糾正,和老師充分合作,小朋友的各項發展都應該沒大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