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諾軒 以青年視角為社區服務

當年輕的社區工作者走入黃大仙這一舊區,將會發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香港青年協進會主席、黃大仙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主席楊諾軒在該區服務已近10年,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過去這些年來,他以青年的新穎視角聚焦在舊區固有的問題之外,亦留意到隨著時代變遷、區內人口流動及老化等原因衍生出的居民新需求,繼而提供新服務,令舊社區也能與時俱進。

以專業所長貢獻社會

楊諾軒在澳洲讀大學,唸的專業是會計,理應與社區工作毫不相干。返港後,他利用空餘時間加入九龍東潮人聯會,主要負責青委會的工作,如組織青年交流團,帶著他們前往潮汕一帶進行四日三夜的旅行等,讓他們更好認識國家,增進兩地學生之間的情誼。

在前輩、前立法會議員柯創盛的帶領下,楊諾軒也開始協助處理社區求助,包括樓宇管理、消防、居住環境等問題.在這過程裡,楊諾軒跟政府不同部門,以及當區的街坊均建立起緊密的聯繫,意識到自身作為橋樑應盡責發揮作用。
於是他開始利用自身所長服務社區。比如學會計出身的他,能夠為區內長者嫻熟地處理稅務文件、翻譯及解讀政府政策,並協助他們與政府進行溝通。此外,楊諾軒還利用自己在專業人士領域的人脈,組織了一班義工,為居民提供專業服務,如舉辦樓宇管理法律講座、邀請獸醫為動物進行義診、請牙醫為居民做牙齒檢查等。

「為什麼做這些服務,是因為我看到地區有這樣的需要,而政府在資源上可能配套不到,我希望發揮年輕力量,利用專業所長貢獻社會。」楊諾軒說。

▲帶領共創明Teen友師和學員去迪士尼一天遊

持續跟進鳳凰區配套不足問題

在投身黃大仙鳳凰區工作的近十年間,楊諾軒留心地關注社區的一草一木,了解舊區問題的成因、分析新的發展趨勢等。「鳳凰區舊樓多,但區內的鳳凰新村又是第一批私人樓宇,附近設施配套不足。」

缺乏的配套小至公園、牙科診所,大至醫院急症室,且鳳凰新村位處半山,建設之初道路設計不夠人性化,樓梯多、斜路多,「當年第一批入住的居民已經年紀大了。」楊諾軒這些年堅持不懈地在爭取改善配套,讓居民生活更便捷。

他細心留意到,作為交通黑點之一的雙鳳街右轉鳳德道路口,意外成因多數與雙鳳街下行司機心急「衝尾燈」或「爬頭」引致,楊諾軒一直與運輸署、路政署跟進要求改善道路。他也留意到,黃大仙交通交匯處上的旅遊巴停車塲,過去三年因疫情關係並無車停泊,為善用政府資源和解決區內車輛停泊問題,他建議在特定時段改為私家車停車場。

透過這些年的工作,楊諾軒已與街坊建立深厚情誼,「大家就像好朋友、好夥伴。」很多時在社區內遇見,也會有熱心街坊打招呼,表達感謝。

▲協助包裝抗疫物資

由於黃大仙半山區樓梯多、人口老化,不少長者因出行不便獨居家中,楊諾軒認為,除了交通設施需要改善,這一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政府日間長者託管中心不足。

同時,日間托兒中心同樣存在不足,楊諾軒提到,黃大仙樓價適合入門客,因此這些年區內年輕家庭也增多,他希望政府可多投放資源。

▲楊諾軒(右)為長者量血壓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