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功 退而不休 創辦智庫

​回溯半生,香港邁臻研究所創辦人、總監宋立功一直挖掘自身,創造新的價值,從不畏懼轉型:無論是放棄九龍塘一間中學穩定的教教職,轉而去美國念書,之後在香港高校教書,還是近年迎來稍顯清閒的退休生活後,仍決定創辦邁臻研究所,緊扣時代脈搏針砭時弊。宋立功接受《龍週》訪問時將這些人生的轉折,解讀為他總是想讓人生邁入新階段,嘗試新東西,從而為社會創造一些新價值。

成長於時代巨變年代 渴望了解內地

宋立功對於內地的認識,最早來自於與親戚的書信往來。原來,宋立功父母早年移居香港,家中不少親戚仍留在內地,關係非常緊密。

「上世紀60年代,內地那邊缺衣少食,我們經常會帶一些樂口福、奶粉、舊衣服去接濟鄉下親戚。」之後因文化大革命而一度中斷,直至70年代末才恢復,那些年還多了一些鼓勵政策,例如可以免稅帶一輛電單車回去。

那時候,宋立功在九龍塘一間中學教了九年中國歷史,桃李滿門,自然更為關注中國近現代發展。「我發現這麼多年來,香港和內地在不同時期都有所扣連。」這樣的親睹和經歷,讓他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將它整理、提升為下半生的研究課題?

於是宋立功毅然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社會學,其時正處於多事的1986年,香港回歸的討論日漸灼熱,中美建交後引起海峽兩岸及國際關係局勢的微妙改變、中國迅猛發展和國際地位提升等,這些都令宋立功更有一份責任,去了解今日的中國,以及疏理回望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是如何走到今日。

成立研究所繼續發光發熱

1990年,宋立功在哥大念書期間擔任香港同學會會長。他辦了一場很成功的「香港週」活動,在港英政府的支持協助下,從香港運了不少紀念品在紐約展出,時任港督衛奕信給同學會寫信,鼓勵在美香港學生繼續發光發熱。

30年後,宋立功從城市大學退休。過去許多年裡,他忙於應付各路媒體,接受訪問評論時事,但他常常覺得,那些發言經媒體編剪未能準確傳達他想要告知公眾的訊息和觀點,他想藉30週年這一特殊時間點,創辦一間小公司為自己發聲。

這想法獲得一眾事業有成的學生們大力支持,他們當中不乏立法會議員、公司CEO等,在政商界具備一定影響力,在他們的籌劃支持下,宋立功於2020年11月在尖沙咀辦公室成立了邁臻研究所,從這裡再出發,發光發熱,他不僅透過社交媒體發表政評,解說公共政策和國際形勢,也為公營機構、企業和學校舉行演講和培訓。

宋立功將這視為新的里程碑,並堅守著他一貫 「求真務實、改革創新」的理念,以他的方式和才能幫助香港重新出發。

▲宋立功1990年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期間舉辦「香港周」活動獲紐約市長盼發的紀念宣示

最難忘97年回歸當晚

1997年6月30日晚,會展中心內舉行主權移交儀式,宋立功作為城市大學代表受邀觀禮。中途,他聽到坐在前排的英國駐華大使對身側的人說,「香港終於順利回歸,沒有抹殺我們英國外交家的貢獻。」

那刻,宋立功的感觸極深,站在歷史風起雲湧的當口,見證香港回歸的歷史一刻。

▲宋立功辦公室裡的擺設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