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油麻地出現一道華麗的風景線,數十人身穿華服現身天后廟舉行祭祀儀式,還原罕為人知的古代花朝節節日景象。主辦機構香港只此青綠歷史及文化社(簡稱:香港只此青綠華服社)是由一群喜歡華服、關注中華文化的人士自發組織,以學習及推廣華服文化為首要目標,藉華服之美引導社會認識中華文化和歷史意義。
還原失傳的花朝節
該社總策劃、花朝節總策劃吳毓坤日前接受《龍週》專訪,介紹花朝節的歷史。原來花朝節是中國農曆二月的傳統時令節日,由唐自清初,花朝節一直如中秋節般深受百姓喜愛,各地會舉辦不同活動,包括種花、賞花、祭祀花神等,以求百花盛開、花市興隆。
花朝節當天,社內人員分別扮演主祭、主祭女官、使者、花神等角色。每人的裝束、儀態和動作都十分講究,是參照古代文獻、畫作和壁畫等還原花朝節儀式的細節,場面引得不少市民和遊客圍觀。
據介紹,這場「演出」籌備了三個月,是香港首個花朝節活動,不收入場費,只為推廣華服文化。吳毓坤注意到,香港人去韓國旅行會穿韓服,去日本會穿和服,但甚少人在中國傳統節日穿華服,該社希望藉此將華服普及化,同時讓更多市民認識被失傳的中華節日。
談到該社成員,有來自學生、老師、文員等,年齡跨度大,每個人雖然都有本職工作,但因愛上華服,所以願意用業餘時間、自資推廣華服。吳毓坤表示,除了花朝節,社團還將重現唐代「萬國來朝」的盛事景象,即武則天召集高麗、東瀛、印度等地的使者朝拜;亦會在中秋節舉辦賞燈猜謎活動,社員穿著不同朝代的華服,演繹各朝代慶祝中秋的景象。

召集同好 提供華服租借服務
該社於2022年剛成立,由社長陳曉華發起,招募華服同好,一同組織、穿華服參加傳統節日活動。即便自身沒有華服的人士也可參加,社內核心人員自資購入了不少華服,可提供華服租借服務。吳毓坤表示,該社成立僅一年時間,已招攬了8位主幹人員,負責籌備活動;該社亦不斷壯大,群組內集合了近兩百位華服愛好者。
自發組織的興趣團體,要在公眾場地舉辦集體活動並不容易,有許多複雜的行政程序處理。吳毓坤也在不斷學習和進步,「每個週末我們都會開會、處理籌備工作,只要喜歡這件事就不覺辛苦。」
香港近年越趨重視傳統文化,年輕人也對穿著華服出行的接受度更高,香港出現不少華服社團、華服大賽等。吳毓坤認為,這是一種好現象,強調彼此並非競爭關係,支持社內人員參加不同活動,和其他華服社團交流合作。
除了華服之外,該社也推廣其他中華文化精粹和傳統技藝,包括書法、國畫、燈謎、詩文、插花、陶藝等,以「學習民族文化,傳承華夏文明」為宗旨,堅持「以德為本,以禮立社」的原則,提升社員的文化修養。


下半年華服節將辦巡遊
每年11月22日是民間公認的「漢服節」,屆時全球華服圈人士都會穿著華服出行。吳毓坤透露,當日該社或組織漢服巡遊表演,但畢竟社員非專業活動策劃,希望未來能爭取更多社區組織和非牟利機構等平台的支持,舉辦互動類型活動,向市民介紹中國不同朝代服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