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義工黃國生 「大」事件裡的「小」人物

5月底的一個早晨,夜間剛落過雨,地上還有些潮濕。黃國生正在九龍灣青少年軍總會內忙著搬運物資,這是他負責管理的物流倉庫。隨著第五波疫情緩和,這是送往安老院舍的最後一批物資。結束工作後,黃國生也將迎來一個較長的休息期,戴著口罩笑意在雙眸流轉。

說話間,他並不熟練地操作唧車,還要不時分神應對工作人員前來詢問的諸多「怎麼處理」。原本從事傳媒工作的黃國生,疫下決然加入義工團隊,擔任熱線接線員,又負責管理倉庫,一切由零開始,慢慢摸索。

疫下兩年 協抗擊五波疫情

早在2020年疫情初始,黃國生便報名加入了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的義工隊伍,在第一波至第四波疫情期間,擔任熱線接線員。

「我印象最深是疫情剛開始,市民非常害怕,害怕下一個中招的是自己。」熱線來電密集,「電話講個十五至二十分鐘,剛掛掉不到五秒,又會再響起來。」

有求助者問,一家七口都中招了,應該怎麼辦?或是,夫妻感染了,只有家中4個月的嬰兒未中,應該怎麼辦?「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黃國生坦言,自己聽到的那刻大腦一片空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無助。唯有讓自己鎮定,安撫對方情緒,並聯絡義工隊上門送物資。

他觀察到,到了第二波疫情,這種對病毒的恐懼,已轉變為失業焦慮。而再到第五波疫情,人們的需求已由情緒支援大幅傾斜向物資支援。彼時大量中央援港物資抵港,需要人手接收及統籌派發工作,於是黃國生獨力負責營運一個物流倉庫。他指向面前一排的桌椅、辦公用品、身後堆積如山的物資,都是他帶領團體一手一腳建立起的,「原本這裡什麼也沒有」,言談間可感受到他的成就感。

▲時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與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義工交流

逐個致電安老院舍送物資

第五波疫情下,安老院舍首當其衝感染嚴重,黃國生及團隊一收到物資便優先派予他們,「合共向全港十八區677間安老院舍派發了物資」脫口而出的數字反映出國生對受助者的掛心。

被問及服務安老院舍的感受,黃國生想了想,先吐出兩字:難過。「派發前,我們會先逐個致電他們,問有多少職員和院友,有多少人感染,很多時得到的答案是:全都感染了。」黃國生不免悲觀地想,好像沒有團體捐贈物資,他們就默默等著被感染。

支援安老院舍之餘,黃國生與團隊還開設了一個熱線中心,接聽市民求助,缺乏什麼物資,義工團隊會給他們送過去。

不過,物資支援是有針對性的,例如送給安老院舍大多是防疫物資,而送給市民的則多是公仔麵、餐肉、大米等食物。疫情後期,物資供應越來越穩定,中央援港的物資也趨向多樣化,有空氣消毒機、血氧機等,這些亦均供予安老院舍。

黃國生記得第五波疫情爆發後不久,同事說上一回香港如此團結一心,還是汶川大地震,人人捐款。但那時黃國生年紀尚小,沒太多印象,但幸好未錯過為疫情出力的機會,他為此頗感欣慰,「我是大事件中的小人物。」

但正是有了這些「小」人物的守護,香港才能逐漸復原,重新出發。

▲支援安老院

青年KOL 緊貼時事論政

義工身份外,黃國生也是一顆政論界冉冉升起的新星,開設YouTube專頁「青社時評」,評論時事,既分享抗疫故事,宣傳領取抗疫物資,拍片教學如何使用快速測試劑,也評論香港防疫漏洞,乃至立法會選舉。

專頁瀏覽量累計達逾70萬,影片下亦有數百條評論。有人寫道:「好開心見到這樣有思想、有正義感的年輕人,令我覺得香港仍有希望。」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