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襲裙褂,一段芳華。位於九龍彌敦道的百年裙褂老字號冠南華內,掛滿各種樣式的中式嫁衣。趁著午後無客,冠南華公司中式部主管黎翠玲正低頭細緻地檢查一套褂皇,裙褂前襟繡的鳳凰栩栩如生,陽光從窗戶透進來照在衣服上,更顯色澤飽滿。
「為確保每一件裙褂的圖案對稱而流暢,這些紋樣的針數、空隙都要檢查是否一致。」黎翠玲向《龍週》記者一邊介紹,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衣服。
這是黎翠玲入行的第十四個年頭。這些年,從她手中接過中式嫁衣,走入禮堂的新人不計其數,這當中就包括香港樂壇「天后」楊千嬅。但如她所說,「天后」也好,普羅大眾也好,結婚皆是「一世人得一次」的人生大事,她能夠參與其中,為圓滿盡一分力,已是最大的欣慰和滿足。
為楊千嬅挑選嫁衣
黎翠玲入行原因很簡單:「我覺得這些衫好漂亮,我好喜歡這麽有藝術、有文化、有內涵的衫。」
進入冠南華前,黎翠玲做過其他零售業,差別在於「參與感」,「為一對新人服務,感受得到那種喜悅,見證他們一生一次的大事,並參與其中。」正因如此,黎翠玲對自己同樣有要求,一是細心,一是熱情,「嫁衣跟時裝不同,不是今日這件不喜歡明日可以挑第二件,我們要很謹慎。」她期望盡自己全力去促成一個個圓滿的婚禮。
在黎翠玲看來,裙褂是屬於中國人的嫁衣。但抵擋不住西式婚紗的潮流,傳統龍鳳裙褂樣式被視為「落伍」,也曾一度式微。黎翠玲明白這一點,嘗試跟師傅溝通,通過顏色、搭配、剪裁等,改良傳統裙褂。
2009年,黎翠玲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楊千嬅。「那時很少有明星會穿中式傳統裙褂出嫁。」黎翠玲記得,對裙褂認識不多的楊千嬅原本想挑選一件紅色嫁衣,「我們向她介紹了很多裙褂種類,包括後來她穿上的那套彩色褂皇,她方知道原來這才叫矜貴。」
穿上褂皇的楊千嬅驚艷四座,平添了幾分古典溫婉之韻。那之後,彩色褂皇迅速流行起來,訂單一時急增。

疫下接海外訂單 全程電話溝通
疫情下,受各種防疫措施限制,海外訂單難度倍增。黎翠玲印象最深的客人是一位新加坡女孩,訂製了一套新娘裙褂,對刺繡的設計提出諸多想法。由於客人無法親自飛來香港,所有的溝通全都依靠電話。
難度在於,從她落訂到婚禮舉辦,只有短短約三個月時間。通常這樣一件嫁衣,要由頂級刺繡師傅手工刺繡,遵循300多道工序,耗時數月才能完成。「而且所有的紋樣設計她只是憑想像,我們要根據她的想像畫出圖,再給她看,之後修改。」
黎翠玲坦言那段時間壓力非常大,「幾乎將整間工廠都搬到電話線上。」師傅日趕夜趕終於在她婚禮前三天將裙褂寄到新加坡,「她雖第一次見到裙褂,卻十分滿意」,黎翠玲滿足道。

中式婚服小百科
女孩穿「龍鳳裙褂」出嫁是廣東乃至香港一帶的傳統。黎翠玲介紹,新娘裙褂有褂皇、褂后、大五福、小五福等多種款式,繡有龍鳳、鴛鴦、花草等寓意吉祥的圖案,部分褂更在襟前中央部分繡有兩條彩帶,稱為「子孫帶」,即子孫滿堂之意。
而搭配裙褂的配飾亦有講究,如龍鳳手鐲、四層「豬排」頸鏈,寓意四代同堂,黎翠玲說,新娘也可以配搭一把古風扇等,「這是應了廣東話『有嘢揸手』,有錢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