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失明人互聯會 疫下助視障人士走出困境

位於觀塘的香港失明人互聯會(互聯會),由1972年成立至今已有半個世紀,致力服務全港視障人士。在疫情下,不少視障人士面臨種種生活上的困難,互聯會一直為他們發聲,亦組織義工派發抗疫物資支援會員,協助他們走出困境。

由視障人士組成 發揮社區互助精神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互聯會由視障人士組成,規模較小,資源也較少,但正因如此,互聯會提供的服務較「貼地」,更能夠切合失明人士的需要,例如「伴我同創光明路:新失明訓練計劃」就透過復康訓練及家居安全訓練課程,提高視障人士獨立生活的能力,增加其自信心。互聯會也會定期舉辦聚會和戶外活動,讓視障人士互相認識,擴闊社交圈子,促進身心健康。

「但自從爆發了新冠疫情,因受到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互聯會提供給失明人士的復康服務和工作坊等都被迫暫停,失明人士再度失去了接觸外界的機會。」盛李廉說,大多數失明人士在疫情初期沒有能力到藥房排隊,連口罩這類基本的防疫物資都沒有,互聯會便透過網上平台,呼籲公眾捐贈物資,再由義工們將物資送到有需要人士手中。

「大家都缺乏物資,但仍然有人願意分享自己存貨緊拙的口罩給失明人士。」盛李廉憶述,有一位居住在馬鞍山的有心人,家中只有40個口罩,卻願意捐出20個口罩,並親身送到觀塘的互聯會中心,「我們都非常感動,只有大家團結互助,才能讓失明人士順利渡過這幾波疫情。」

▲在地鐵站派發抗疫物資

成功爭取豁免視障人士掃安心出行

隨著防疫措施收緊,市民進入所有表列處所均須使用「安心出行」,雖然政府有向處所派凸字套,協助視障人士,但盛李廉指出,很多會員連「安心出行」程式的基本操作都未掌握好,若無替代方案,會影響視障人士出行及社交生活。因此,互聯會接受了多家傳媒訪問,為失明人士表達訴求,最後成功爭取當局豁免視障人士掃描「安心出行」,改以「填紙仔」代替。

「現在又有另一問題,就是進入處所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證。」盛李廉說,互聯會現時有約1800名會員,當中僅三分之一人有智能手機。為幫助失明人出行,互聯會向公眾發起捐募活動,已籌得120部二手智能手機給失明人,又組織義工開展智能手機培訓班,幫視障人士安裝應用程式,教導他們使用智能手機及應用程式,找到「針卡」的位置。

現時科技發達,有不少專為失明人而設的應用程式,只需開啟手機鏡頭,程式便會探索附近環境,包括辨別物品、讀出信件內容等。盛李廉說,「互聯會未來也會開設更多相關培訓班,協助失明人吸收新資訊,融入社會。」

▲在網上幫失明人士子女補習功課

冀招募更多社區義工

新失明人士在視力衰退後,失去原有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可能因未能適應失明生活,而產生情緒問題。盛李廉說,互聯會將繼續招募社區義工,望有更多人幫助失明人走出陰霾,「陪他們買下菜,聊聊天,帶他們熟悉附近環境,讓他們知道自己並非孤單一人。」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上門派送食糧給確診的失明家庭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