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設選區,九龍中區內組成多元,既有中產入住啟德一帶私樓,又有九龍城、新蒲崗等區舊樓林立亟待重建。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的九龍中候選人,在力爭全港性政策變革之餘,亦提出不少圍繞九龍中現存民生問題的倡議。
李慧琼:大力推動行政改革 革中求變
「革中求變,團結向前」是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今次參選口號,這也凸顯她的重點政綱為推動香港大力進行變革,尤其是行政改革。
李慧琼指出,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的施政思維過於固步自封,跟不上時代發展和需求,導致社會深層次矛盾不斷累積,與此同時,立法會攬炒派瘋狂「拉布」,阻攔各項民生議案通過,更拖慢香港變革步伐。
因此,李慧琼倡議推動行政改革,首要任務是變革官員問責制,她建議引入更具體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從而對官員施政的效率、效果有更明確的考核目標,促使他們更積極向市民交代施政成果。另一項改革則是因應現時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形勢提出,她建議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主要功能應協助港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幫助有意到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城市發展的港人。
土地房屋問題是李慧琼政綱的另一大重點。她坦言,政府須加快覓地及開發土地速度及效率,「土地由生地變熟地要至少6年,太慢了,一定要加快。」
她承諾,若能夠進入議會,必定監察政府進行改革,解決深層次矛盾,督促政府實現「3年上樓」目標,早日告別劏房。
另外,李慧琼還就九龍中提出針對性的地區民生倡議。在提升醫療服務方面,「九龍中有很多長者,經常聽到區內長者說看病難,輪候時間長,尤其是專科,要排幾年。」她將監督政府盡快落成啟德醫院並投入使用,而按照政府目前計劃,啟德醫院投入服務後伊利沙伯醫院將停止服務,她表示,將向政府爭取保留伊院的急症室和專科服務。
李慧琼還要求改善長者福利,以貼地、用心的態度配合所需,讓長者可以安享晚年,具體建議包括設立「照顧者津貼制度」、將安老資助適用範圍擴至大灣區、醫療券適用範圍擴至廣東省及澳門等。李慧琼強調,將督促政府加快舊區重建。目前九龍中有不少舊區重建計劃正在進行中,但遠遠不夠,舊啟德機場、新蒲崗等區域仍有重建需要,也有舊樓亟需翻新。

楊永杰:大規模市區重建 居屋換居屋免補地價
候選人楊永杰的政綱圍繞土地房屋、交通及泊車、安老問題,提出多項建議。當中,土地房屋是他最關注的問題,他認為解決房屋問題的關鍵在於覓地,如何創造土地?
楊永杰的第一個倡議就是大規模進行舊區重建。儘管現時土瓜灣區已進行超過30個市區重建項目,他認為仍遠遠不夠,「新蒲崗、鳳凰區還有很多四五十年樓齡的唐樓需要翻新。」
第二個倡議則是村屋重建。「我倡議政府市價收購元朗、粉嶺一帶的村屋,將3層村屋改建為三四十層的公屋和資助房屋,減少輪候時間。」
第三個倡議是居屋換居屋免補地價,給予業主白居二權利。「很多業主很早入手買居屋,家庭人口增長後想換大的居屋,但礙於政策不會選擇賣,導致市場居屋放盤量很少,而居屋價格也在逐年提升,喪失居屋獨有的角色。」楊永杰
認為,這一倡議可刺激居屋流轉,有更多居屋放盤。
至於交通問題,楊永杰指出,九龍中交通擁擠,上下班高峰期三條隧道紅隧、西隧、大老山隧道都嚴重塞車,令區內龍翔道等幹道亦出現嚴重堵塞。他建議政府在收回專營權後重制定三條隧道的定價,或以提供優惠方式分流。另一問題在於亂泊車,楊永杰認為區內泊車位不夠,建議政府修改規劃標準,讓新屋苑規劃時可興建更多車位。
安老方面,楊永杰坦言,長者看病各方面都很難,尤其是專科,眼科差不多要排期2至3年,私家醫院又貴。他建議政府將申請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限額放寬,並將提升津貼至每月4000元,「讓長者過得更鬆動」。
此外,譚香文參選的政綱和理念是監察政府,讓議會可以有多元的聲音,讓市民生活過得更好。


學者點評:需關注醫療失誤問題
在了解幾位候選人重點政綱後,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何濼生表示,「他們關注的都是我關注的問題。尤其是醫療問題,如有候選人提到的輪候時間太長。」不過,何濼生認為,新一屆立法會議員還需關注藥物太貴及醫療失誤問題,近年出現不少醫生判斷失誤的個案,需要認真檢視。
何濼生指出,過往香港醫療發展「行錯路」,發展私人醫療系統吸收了公營醫療系統的人才,影響後者服務質素,他期望不要「一錯再錯」,議員須督促政府投放足夠資源予公營醫療系統。包括應跟進引入海外註冊醫生事項,尤其是專科醫生,以緩解現時公營醫療人手不足問題, 縮短輪候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