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九龍青年社 黃大仙區的青年之家

在黃大仙下邨,有一間外表看起來很不起眼的機構—東九龍青年社,卻是區內青年人喜愛的青年之家。東九龍青年社最大的特點,就是讓青年自己組織起來,籌辦不同類型的活動,並且借此培育青年的責任感、使命感,促進青年對社會、對國家的認識和貢獻。

東九龍青年社社長陳維雄日前接受《龍週》專訪時表示,該社早於1986年已經成立。創立初期,由於缺少資源,長時間要依附着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在社區從事青年工作,舉辦青年活動。到了07年,東九龍青年社終於註冊為慈善機構,並且成功申請到房署提供的地方作為會址。

「年青人很想有自己的地方,想有自己的聚腳點,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時候,我們得到社監李德康先生的推薦,終於註冊為慈善機構,在黃大仙下邨有了自己的會址。」陳維雄表示,東九龍青年社有了自己的會址,會員們更投入,更有歸屬感。

年輕會員自己動手籌劃活動

陳維雄說,與其他社區組織和NGO比較,東九龍青年社缺少資源,既請不起全職社工,職員也只有一位。但也正因為此,青年社所舉辦的活動基本上都由青年義工們自行籌備和策劃,自己一手一腳地落實推動,成為該社與別不同的特色。

「每一項活動,我們都會成立籌委會,全部由義工組成。活動怎麼搞,都由大家開會決定。」陳維雄認為,透過這樣的過程,不僅讓青年人因參與而更投入,同時也可以提升年青人組織策劃活動的能力,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培育青年的領導才能,以及培養出責任心。

▲舉辦多類型青年活動

尊重不同意見 引導青年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東九龍青年社愛國愛港,但從不向青年灌輸、洗腦,而是引導青年自己去學習、認識和感受。陳維雄說:「我們舉辦認識《基本法》活動,就讓青年自己要先學懂基本法,要有自己的理解,才好交流溝通;我們舉辦內地交流團,要求青年先蒐集好歷史文化資料,了解當地制度和社會發展情況,再與同學們分享。」

東九龍青年社也從不排斥不同想法的年青人。「我們尊重每個人的意見,只要坐下來的,都有發言權。」陳維雄指出,2019年的社會動亂對青年的衝擊極大,但東九龍青年社內部沒有發生不愉快事件,風暴過後,流失的青年義工極少。

而東九龍青年社尊重青年意見的同時,也注重引導青年思考。陳維雄舉例說,不久前該社舉辦了有關新冠疫苗注射的青年論壇,有一部分年輕人不同意政府的做法,「我們讓他們站在政府角度去思考,既然打針有必要,如何推動市民打針呢?結果他們提出的方案與政府不謀而合。設身處地,就更能明白不同的想法。」

▲舉辦內地交流團活動

傑出學生評選深受歡迎

東九龍青年社目前有1200多會員,已經成為黃大仙區一間廣受青年和學生喜愛的機構。由07年起,該社每年均會舉辦黃大仙區傑出學生評選,區內的九成以上的學校均有參與。

除此之外,東九龍青年社還舉辦認識《基本法》活動、內地交流活動、青年領袖訓練活動、青年歌唱比賽和探訪長者等社區服務,推動年青人加強對社區、對國家的認識,增加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更多地參與社區服務。

東九龍青年社十分注重薪火相傳,年資長義工退下來後會當顧問,更邀請社區領袖、資深區議員,以及基本法權威專家與青年交流。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