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於10月30日開始,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報名參選九龍中地區直選。這一次,李慧琼以「革新求變團結向前」作為參選口號,聚焦房屋、醫療等社會關注議題。她說:「九龍中是我從政的起點,我會全力督促政府實現『三年上樓』的承諾,讓市民看到希望。」
參選九龍中 從政起點再出發
「我樂於接受挑戰,希望以自己所學服務社會。」
1999年,年僅25歲的李慧琼接受直選「洗禮」並成功當選,成為本港最年輕的女性區議員, 從此踏上從政之路。九龍中是她從政的起點,這裡有她熟悉的街坊朋友,有她關心的社區事務。
談到區內的變化,李慧琼臉上滿滿笑意,因她見證舊區重建煥發活力,市民生活更加便利,「九龍城區發展緩慢,生活在這裡的基層較多,我上任第一項工作就是爭取鐵路服務覆蓋區內,22年後終於見證『屯馬線』全線落成。」
從服務地區到走進立法會,李慧琼從未停下落區的腳步,她見到有市民住在逼迫的劏房內,也聆聽市民就醫方面遇到的問題,「這次參選我有三大目標,只為讓市民生活看到希望。」

「三大目標」保民生
住屋問題是李慧琼最關注的焦點,「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市民等待五、六年都無法上樓,我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要求政府履行承諾,十年內做到『三年上樓』,人人可以安居。」
早前民建聯提出「安居.切實可行」的倡議主張。李慧琼表示,很多年輕人買不起樓,看不到上流機會,她將要求政府簡化開發土地程序,開發新界北,每年興建1.5萬個居屋單位,讓年輕人也有上樓機會。
隨著啟德新區發展,區內人口不斷增長,醫療系統超負荷運作也是李慧琼關注的重點。「未來我會致力推動改善當區的醫療服務,保留伊利沙伯醫院為市民提供急診服務,配合即將投入使用的啟德醫院、兒童醫院,讓市民不再擔憂輪候問題,對醫療系統重拾信心。」
已報名參選九龍中地區直選的,還有譚香文和楊永杰。

無懼反對派衝擊 將議會拉回正軌
坐在《龍週》記者面前的李慧琼,溫柔大方,殊不知這位女性政壇領袖同樣「鎮得住場」。自2008年起擔任立法會議員,她與立法會共同面對最黑暗的時期,也一起迎來希望的曙光。她說:「我站在歷史的交匯點。」
「黑暴」期間,反對派政治攬炒騎劫議會,瘋狂「拉布」成為常態,肢體暴力衝突不斷。當時,在郭榮鏗等人的故意拖延下,立法會內委會主席選舉耗時7個月仍未完成,最終李慧琼無懼反對派包圍衝擊,成功當選主席終結亂象,這也成為她最難忘的一刻。
「那天我們知道反對派要霸佔主席台,所以提前到議事廳,我從12點30分坐到下午6點,心中的信念就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在反對派的叫囂聲中,李慧琼堅定不退,「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拿回內委會主導權,一定要開會成功,讓議會繼續前行。」重回理性的立法會效率不斷提升,完成審議所有須審議的法案,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表,為5年會期畫上圓滿句號。
「行政立法關係重回正軌,迎來難得的Happy Ending。」李慧琼說,她對未來的立法會充滿期待,也對未來的行政機關有更大期望,「現在是時候放下分歧,推動香港社會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