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藝術

雖受疫情影響大眾要減少外遊,卻不代表香港市民呆在家中便度日如年。藝術館策展人在疫下各出奇謀,務使市民即使安坐家中,都可以細味藝術。通過網上渠道,不少策展人以各展覽圖冊、直播導賞、多媒體檔案等,以雲端方式讓市民發掘更多精彩館藏故事。

隨著香港市民適應疫下新常態,加上文化單位的貼心服務,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雲遊式」文旅體驗應運而生。為求接觸觀眾,本地及海外不少藝文活動均虛擬進行,包括康文署推出的博物館虛擬導賞系列,以各館館長帶領觀眾網上觀展,每周吸引不少市民參與。早前Google Arts & Culture也聯同12間世界知名藝術館和博物館推出網上藝術展覽,讓藝術愛好者能安在家中「線上看」欣賞展品。

▲香港藝術館與敏求精舍攜手舉辦「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覽,實體展示三百多項敏求精舍舍員收藏,並將於3月11日下午1時正由館長於網上介紹部分重點展品,包括吳冠中的《華山旭日圖》

亦有外地博物館開始拓展收費式的虛擬導賞,位於倫敦的英國國家美術館早前舉辦收費網上導賞活動,由策展人 Letizia Treves帶領觀眾觀看其新展《Artemesia》的作品,以8英鎊的入場費用導賞時長半小時的網上片段,尤如收費直播節目。同樣位於倫敦的設計博物館 (Design Museum) 亦有收費虛擬展覽活動,觀眾可付5英鎊於博物館特別設計的網上展覽中,用滑鼠自由移動觀展,並可按展品觀看詳細資料。

▲市民歡迎網上博物館的雲遊服務,比如敦煌研究院提供「雲遊敦煌」微信小程式上線兩個月內,瀏覽總量超過1200萬

隨著科技進步,虛擬與現實相關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也開始融入到藝術導賞領域,優化我們的藝術文化生活。相比實體觀展,導賞員在實地講解外,還可加入其他增潤內容,例如在講解歷史建築中的藝術特色時,加插同時代相同風格建築的360度影像,參加者便可更立體地了解建築風格的特色。而另一方面,網上導賞服務的更大好處,便是無遠弗屆。這一年來學校教學與學生的課外活動紛紛轉為網上進行,學生習慣以遙距方式學習,然而不少教育工作者花盡精力為學生提供網上活動,已經精疲力盡。能為學校提供到網上活動與導賞的文化機構,勇於探索虛擬活動的未知領域,配合需要校方提供優質的美學服務,輔助學校走入新常態,也是美事一件。希望疫情消退之後,這種藝術界與科技結合進一步拓展,成就結合實體的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與混合現實(Mix Reality)的新型活動。

▲去年4月5日北京故宮首次在閉館的情形下推出「安靜的故宮,春日的美好」直播活動,讓無法出遊的民眾們可以「雲遊」北京故宮裏的滿城春色

簡介:「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是東九龍民間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中心,以社企模式營運,為公眾、學校及機構提供工作坊,推行各類藝術、文化及教育活動。
主辦機構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於2010年起向政府承租原海濱學校校舍,並將之活化成為藝文平台,將海濱學校的教育功能繼續承傳。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