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9日,麗晶花園第六座確診個案累計增至7宗。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翌日視察後,形容該座已成為「疫區」,引來麗晶第六座已成為 2003 年「淘大」翻版的恐慌。潘進源作為前任區議員,同時也是麗晶住戶,從發現疫情開始,一刻也沒有放鬆,一直在協助居民與政府溝通,走在抗疫最前線。
派發口罩等防疫物資
「麗晶最後一宗確診是在12月13日,到今日已過了10天,如果再有一周0確診,麗晶的疫情就應該可以結束了。」去年12月24日平安夜前夕,《龍週》記者採訪潘進源。他戴着防護眼鏡和口罩,剛從區內巡視歸來,將社區內已連續10天沒有新確診個案的情況告訴記者。
潘進源告訴記者,麗晶花園發現首宗受到「跳舞群組」感染的確診個案是在去年11月23日,當時衞生署公布的資料,只提及麗晶花園,連哪一座有確診個案也欠奉。有見及此,他一方面透過各種傳播渠道向居民通報最新情況,並在社區內向居民派發口罩等防疫物資,提醒居民做好個人及家居防疫措施;另一方面,則不斷向衞生署查詢,希望知道哪一座發現確診個案。
「衞生署等了兩周後才通知我是第六座,我們沒有等他們,自己了解到是第六座出現確診個案。」潘進源的言談中,透露出對政府反應過慢的不滿,這令他更積極地聯繫街坊,提醒大家做好自身的抗疫準備。
第一宗確診個案之後,很快又出現其他幾宗個案,到12月1日,麗晶花園已出現5宗確診個案,但政府公布的資料始終無法看出確診個案的關連。潘進源透過與居民及屋苑保安,了解到有數宗個案是出現在第六座同一座向的上下層單位,他於是立即致電政府的民政事務署和衞生署,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派人到現場調查及清潔。同一時間,他亦通知屋苑的管理處加強屋苑公眾地方的清潔。
直至12月9日,第六座的確診個案增至7宗,衞生署大為緊張,袁國勇到現場視察後,認為第六座已成「疫區」,政府下令第六座D單位居民全部撤離,並對現場進行消毒。

協助長者購買食物及生活必須品
潘進源慨嘆,政府的反應不夠快,「抗疫如打仗,遲一日都唔得。」他認為,政府有必要平衡個人私隱保護及市民的防疫知情權,比如,在不指明確診個案的具體單位下,是否可以及時告知居民出現同座向單位感染的情況?以便居民做好防疫措施?
最近一段日子,麗晶花園整個屋苑都進入高度緊張的狀態,潘進源多次向居民派發消毒丸、消毒液的物資,安撫居民情緒,向居民提供必要的幫助。一些長者疫情中不敢出門,他就以電話聯絡安撫,協助聯系其家人親友,為長者購入食物及生活必須品。實在聯繫不上家人的,潘進源就為他們購入生活必須品,放置在門外。

當區區議員避走英國
麗晶花園自11月23日爆發疫情以來已有多宗確診,但當區區議員畢東尼卻於12月7日在Facebook專頁上載他與家人在英國遊玩的合照,以及他開心吃炸魚的相片。有居民街坊在網上留言批評,作為區議員在最關鍵的時刻竟然可以全無蹤影!
潘進源透露,不少居民前往尋找區議員協助,但找不到人,於是只能找他這位前任區議員幫忙,「假如真的關心社區,關心居民,即使是在英國,也可以即日回港協助,但直到今日,我們仍然未見區議員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