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良 居家抗疫 化身高科技「農夫」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外出街市買餸亦面對染疫風險,你是否有想過足不出戶就可以吃到新鮮蔬菜?九龍社團聯會黃大仙地區委員會最近推出的「水耕機種植計劃」,讓市民利用智能水耕機,化身高科技「農夫」,安坐家中自給自足吃到新鮮又乾淨的蔬菜。

居家種植樂趣多 水耕培植話咁易

長久生活在都市中的港人,大部分人似乎已經遺忘了種菜養殖的質樸樂趣,特別在疫情期間,困坐家中更覺乏味無趣。就此,一部小小的水耕機便可為家中帶來綠色生機,「玩得又食得」的居家種植或為生活帶來些許改變。

「市民只需租一部水耕機,一個月內就可以吃到自己種植的新鮮蔬菜,綠色生活就是這麼簡單。」九龍社團聯會黃大仙地區委員會主任張永良接受《龍週》記者專訪時介紹,該會的水耕種植計劃一經推出大受歡迎,小小一部水耕機讓市民化身「農夫」,給生活增添樂趣新意。

一台水耕機似筆記本電腦大小,上部有LED種植燈,下部有6個種植籃。只需將發芽的種子移到放有潮濕水苔或海綿的種植籃中,擺入有水有電的機器,水耕機便會模擬適合蔬菜生長的環境。市民只需觀察植物生長變化,定期檢查水位、調整燈光高度及適當補給營養液,28天就可以收割新鮮蔬菜。

張永良介紹,水耕機特別適合種植沙律菜,如羽衣甘藍、羅馬生菜等。每棵菜都由自己親手種植,無土栽培可以更加乾淨,亦不添加任何農藥,吃得更加健康。從此種植蔬菜不再受地點限制,安坐家中也可以吃到自己種植的蔬菜。

「自己種菜比買餸更便宜,為什麼不來嘗試一下?」無論是新手還是種植達人,都可以輕鬆地在家享受到種植的樂趣。現時,九龍社團聯會黃大仙地區委員會共有30部水耕機可供租借,僅需50元就可體驗2個月居家種植,張永良希望更多的市民可以前來嘗試,傳遞環保的正面信息。

▲水耕機展示

巧用工廈天台「空中」苗圃添綠意

穿梭在石屎森林,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何處能體驗農作之樂?致力推廣環保活動的九龍社團聯會黃大仙地區委員會,積極推動都市農莊天台種植,改變城市景觀之餘,亦培養市民綠色生活的良好習慣。

「香港其實有很多閒置天台,充分利用就有很大潛力。」張永良表示,為了避免超重增加安全性,工廈天台往往是最佳的選擇。「天台苗圃可以讓忙碌的市民感受種植的樂趣,化身都市休閒農夫,放鬆疲憊的心靈。」

記者在位於新蒲崗的天台農莊所見,在良好光照下,格仔田裡的菠蘿、粟米、苦瓜等蔬果成長喜人。「參與計劃的市民會分享經驗,收成時還會一起打邊爐,品嚐自種蔬菜,滿足感無可比擬。」張永良說。

在張永良看來,無論是水耕還是天台種植,最重要的是人人養成環保綠色生活習慣,學會珍惜食物,將環保意識帶入日常生活。

▲天台農莊參與市民合影

小資料:種植小技巧話你知

步驟一:種子等待發芽
使用濕布包裹種子,放在陰涼處等待發芽,一般三至五天發芽。

步驟二:幼苗移籃定植
將發芽的的種子放入潮濕的水苔或海綿中,移到種植籃,水中可適當滴入營養液。

步驟三:觀察植物生長情況
定期檢查水位、光照變化及植物生長情況,根據植物生長高度調整光照高度,營養液按照說明兌水使用,然後坐等收成。

▲天台農莊植物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