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公務員合作社 土瓜灣舊貌換新顏

市區重建局首次啟動兩個位於九龍城區的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試點項目,項目重建後料可提供逾3000個單位,其中約10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分析指出,重建合作社樓宇將釋放出更多土地發展潛力,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屆時土瓜灣有望「舊貌換新顏」。

居民歡迎 關注補地價比例

土地房屋問題是本港社會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之一,近年來政府積極增加土地供應,未用盡地積比率且樓宇老化的公務員合作社成為重建改造對象。市建局早前就宣布挑選九龍城區兩個公務員合作社項目開展重建工作,分別為「盛德街/馬頭涌道發展項目」及「靠背壟道/浙江街發展計劃」。局方表示,兩個試點項目將大幅增加房屋供應,由現時約600個增至超過3000個,其中約10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料於2029年至2031年竣工。

對於這次重建計劃,當區居民大多歡迎。居民梁先生向《龍週》表示,這次被納入重建範圍的樓宇,多為樓齡近60年的公務員合作社樓宇,住客也以公務員家庭為主,但樓宇設施殘舊,而且沒有升降機,居民中有許多長者行動不便,希望能有所改善。重建之後,原址可以更好地利用地積比例,興建更多住宅單位。而且,相關地段位於興建中的港鐵沙中線的土瓜灣站出口附近,預料可以為更多市民提供方便而優質的居住單位。他認為重建屬「雙贏」方案。

不過,梁先生稱,居民們最關注的是市建局收購條件中,有關補地價的條款。重建項目屬公務員合作社項目須補地價,但梁先生認為,業主都是公務員,並沒有透過市場買賣獲利,補地價的要求並不合理。此外,受影響的住戶亦可選擇抽居屋,購買位於啟德的新建居屋,他擔心有可能會出現雙重補地價的問題。

市建局06
▲市建局在重建項目的樓宇張貼

住得耐不捨得走

「住喺度差唔多40幾年,如果要離開真係好唔捨得。」76歲的退休公務員劉先生也十分歡迎政府收購公務員合作社樓宇,指超過50年樓齡的樓宇雖然看起來保持良好,但是沒有電梯著實令長者感到生活不便利。

劉先生告訴《龍週》記者,自己最不捨得的便是這片熟悉的社區,「我都已經習慣咗呢度嘅一切,老人家最是念舊。」坐在街旁的食肆,與老友飲茶傾計,可能已經成為很多居住在這裡的長者生活中的一部分。

「公務員合作社重建將成為釋放市區土地潛力的最好契機。」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接受《龍週》記者專訪時認為,地少人多的香港市區沒有足夠的土地起樓,公務員合作社重建將釋放出有價值的土地。在市區公屋短缺的情況下,是次有望提供近千個公屋單位,絕對是基層市民受惠的良機。

鄭泳舜:留住人情味 增添新元素

重建工作已經展開凍結人口調查,意味著地區改造進入到「勢在必行」的階段。身兼市建局非執董的鄭泳舜一直關注重建項目,並在計劃公佈的第一時間探訪居民,了解住戶對賠償及安置細節的意見。

「社區發展也要顧及居民感受,他們對這裡有感情和回憶。我建議可以考慮留下社區標誌性的元素,不要讓人詬病土瓜灣變成沒有感情的高樓大廈。」鄭泳舜坦言,為了城市發展難免要作出犧牲和取捨,但會儘量不讓人情味在社區重建中散去。

作為香港早期的房屋福利,政府曾以優惠價格批地予公務員合作社建樓。根據規定,市建局若收購需先解散公務員合作社,再集合七成五或以上社員同意,方可修改地契再由業主向政府補地價。

鄭泳舜指出,市建局將為解散公務員合作社等安排提供支援服務,部分賠償金額以作補地價之用,幫助居民避免補地價後無法購置新單位的情況。但如何在不浪費公帑的情況下,保障計劃順利實施,則需要更多溝通及調整。

如此大規模的重建計劃並不能一蹴而就,未來十年內,土瓜灣的重建發展仍要市民拭目以待。鄭泳舜強調,今次的公務員合作社重建試點項目將對陸續開展的同類重建工作起到示範作用,市區樓宇重建計劃絕不應為謀利而起豪宅,重申應以供應普羅市民和基層家庭為主,希望政府能夠謹記這個承諾。

002a
▲鄭泳舜

公屋供不應求 鄭泳舜倡新技術加快起樓

房屋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本港公屋申請宗數超過25萬宗,公屋輪候時間長達5.4年。這次公務員合作社試點項目將提供約1000個公屋單位,與如此龐大的申請數額相比,更突顯出公屋供應嚴重失衡的問題。

鄭泳舜認為,公屋建設進度緩慢主要受兩方面制約因素。一是受制於香港土地明顯不足,此時政府更需要多管齊下,用不同方法「搵地建屋」,如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作公營房屋用途,滿足港人的置業需求。即使有人批評填海是設想,政府也不能不去構想。

二是公屋建設過程中起樓速度仍有進步空間。鄭泳舜提到,「組裝合成」建設法作為一種創新建築方法,樓宇在組件送達工地前已大致上完成,將大幅減省現場施工工序及提升工地安全,建議房署可考慮通過新技術加快公屋建設進度。

006
▲鄭泳舜與九龍城前區議員關浩洋探訪業主

小知識:合作社由來

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是於1950年代、香港政府推出的長俸公務員房屋福利計劃,由政府以特惠價格批地予合作社興建,公務員可以擁有樓宇業權。

由政府以特惠價格批出的土地,一般是地價的1/3,讓當時合資格的公務員以合作社形式建屋,並且可以獲得政府貸款支付地價及建築費。此計劃在1980年代中期終止,期間先後成立了238個合作社,單位數目達5000多個。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