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喺度生活大半世,從來未見過咁嘅﹝經濟﹞寒冬。我有好多朋友家陣唔係放無薪假,就係畀人炒咗,幾咁徬徨!寒冬呀真係!」一位中年男子呷一口茶,用洪亮的聲線與相距1.5米的友人說著。
「係呀!就算疫症過後,個情況都係會持續啦,點搞呀!」另一名禿頭中年漢邊整理面上口罩邊和應道。
追溯到2018年的時候,當時整體失業、就業不足人數偏低,甚至是20年以來最低位,低薪行業的失業率大致下降。及至2019年上半年,不計物業管理、清潔保安、進出口批發工種則有微升跡象的情況下,失業、就業不足率亦維持18年低位。惟至2019年下半年,社會事件擾攘多時,對社會不同行業造成極大打擊,及至新冠肺炎肆虐,對各行各業更是雪上加霜,令不同行業失業率逐步上升,整體勞工市場亦急劇惡化。
早前,政府公佈本港最新失業情況,由先前的3.4%上升至3.7%,而就業不足率由1.2% 升至1.5%,主要在建造業、運輸業、旅遊業、零售業、飲食業。以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的行業為例,在2018年末至本年2月統計,有關的失業率由3.4%升至6.1%。而細看當中的數字,膳食服務活動 (即飲食業)更由本身3.7%(9500人)升至7.5%(18300人),足足增加了1倍有多。不過,這些數字未能完全反映整個就業市場實況。事關,當中仍未將那些正在放無薪假、清大假的員工計算在內,而有工會代表更預言4、5月才會「見真章」,情況更令人堪憂。
觀乎特區政府接納工聯會多項建議,推出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斥資逾1375億作支援。當中為各行業的僱員提供相應的支援、提供就業培訓計劃、創造就業機會;同時推出寬減租金、水費等,及交通費用支援措施另外,政府亦會從中放寬失業人士申請綜援資產上限。然而,放寬失業綜援資產並不足夠,事關有關的申請條件仍然非常苛刻,好像以健全成人資產限額33,000, 提高一倍僅為66, 000;以4人家庭88,000元,提高一倍僅176,000元,相信許多失業家庭亦無法申請。而且,這個做法不免令那些申請失業綜援標籤化。
另外,種種措施未能就失業問題對症下藥。本港失業問題持續,以2003年3月至5月來看,當時失業率升至8.3%,失業人數約287000人;現時,香港正處於疫情的風眼與前黑暴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當局不能掉以輕心,而且要必須做好預備;為此,政府長遠要設立恆常的緊急失業援助金制度,以應付大量失業情況發生時,僱員亦得可得到相應的援助。
其實,打從去年6月開始,香港的經濟、社會黑暗時期可謂正式揭幕,多月以來的社會騷動,為整體經濟、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更為許多相關行業今時面對的寒冬,埋下相當重要的伏筆。疫情肆虐,令本身疲弱已久的行業寒冬更見慘烈。當下,政府各種的緊急措施固然重要,惟我們日後應怎樣走下去呢?看來要在這個艱難的時代加以摸索,並以長遠的目光為本港經濟做好轉型的準備,才可帶領香港走出困局。
何啟明: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