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武功,俗世間不知邊個高。但提起武俠小說,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宗師的作品歷久常新,時至今日仍深受讀者喜愛。可惜,隨著三大家先後揮別塵世江湖,武俠小說已現凋零,就連屹立香江60載的武俠雜誌《武俠世界》也於去年結業。該雜誌最後一任社長沈西城坦言:「香港武俠小說後繼無人!」
2019年1月15日前,《武俠世界》棲於油塘工廠大廈一隅,那天過後,這本陪伴港人60年的雜誌停刊。有人感慨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有認為這是歲月變遷的必然更替。作為雜誌社的末代社長,作家沈西城早前接受《龍週》專訪時直言,看不到香港文學發展的前景。
哀新生代忽略中文
「寫得好的前輩老的老,死的死,好似董橋都70多啦!新一代經歷太少,世界觀太細,文字基本功夫不足,中文讀唔好,英文又唔通,夾硬寫出來,囉唆又不通。以前學校會有許多高手任老師、教授,例如魯迅有章太炎當老師。現在呢?老師本身水平也不足,這很可悲,不只香港,內地、台灣也一樣,余光中後還有誰?」
近年本港學生的閱讀能力倒退,更被形容為「識字文盲」,沈西城痛心大眾以至教育制度都忽略中文,甚至覺得不懂中文都「無所謂」、「自豪」,強調文字代表一個國家的精神,不應消亡!
沈西城憤言:「寫出來的都是白字、西化,中文你不一定要精,但起碼要通呀!你有無見過外國人唔識寫英文?」他又批評,「少讀書、少用腦,無獨立思考,無分析力,只識上網,假的都當真。」

指香港文學發展有三大困境
他歎喟香港已無可能再有人寫出如金庸般的著作,「要寫的話第二世啦!內地都唔會寫到,因為無韻味,唔耐睇。文學作品不是要高深,而是要雅俗共賞,打動人心,使人共鳴。大詩人、大作家非你自認就得,也非一小撮人說你是就是,是要得群眾認同。」
談到香港的文學發展前景,他指出有三大困境,「一,寫作者本身唔爭氣;二,政府無幫助;三,財團不支援,說的是文學上的支持,你有否見過政府或地產商拎錢出來辦文學獎?幫作者出書、推廣、翻譯?日本三樣都具備,香港統統都無。」
古稀的沈西城,仍然熱愛寫作,比起青壯時為生計而馬虎執,如今他寫得更暢快認真。被問有否打算退休,他笑道:「寫到寫唔出為止!」

大眾書局結業 嘆紙媒生存難
紮根香港逾40年的大眾書局早前突然宣佈全線結業,令人惋惜。沈西城指出,大眾書局走年輕路線,亦非守舊,過去幾年表現不俗,是三聯、中華和商務三大書店以外的另一大型書店。他認為,除了社會運動風波及疫情等原因,書局過度擴張亦加重了經濟壓力。
沈西城說:「10多間分店要交租都好攞命!賣書賣到幾多錢?加上香港人讀書風氣薄弱,大家轉看電子書,紙媒難免淹沒在時代洪流。幾十年來我們都見慣了,無錢時結業,有錢就會開完一間又一間,輪流轉而己!」不過他亦提醒讀者,「若紙媒消失,寫作人擱筆,又何來電子書、網上文字可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