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務專業協會 助業界搣走「收數」形象

「忠告: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這句廣告對白大家是否耳熟能詳?提起財務信貸,不少人想到的都是「大耳窿」、「借貴利」,但隨著愈來愈多人向銀行以外的放債人借貸達至置業、升學、生意週轉等理財目的,信貸行業在香港經濟體系也日益活躍。

而由業界人士自組而成的香港財務專業協會,銳意提升行業形象外,也肩負起與政府、大眾溝通的重任。

新法十條後成立 為業界提供培訓

據統計,2009年持牌放債人數目為779個,但到了去年八月已達2260個,十年內大幅增加兩倍,反映本港消費借貸市場快速增長。可是,規管市場的《放債人條例》自1980年制定後一直未有重大修改,與市場發展嚴重脫節,規管乏力。

香港財務專業協會主席陳子康在位於荔枝角的會址接受《龍週》訪問時表示,2016年政府一度收緊措施,對放債人牌照施加了10條額外條件,業界稱為「新法十條」,該會因而應運而生。他指出,本港雖有2000多家財務公司,但實際營運的其實只得600多家,目前協會的成員達127家,均為香港持牌財務公司,協會在業界具一定代表性。

「我們主要針對業界從業員,為他們提供相關的行業培訓課程及考核,例如每年都會舉辦反洗黑錢的講座,增強他們對法例的認知,保障自己也保護顧客;另外我們也會制定行業指標、貸款流程等,方便會員公司或從業人員執業。」他解釋說。

此外,協會今年將與信貸評級機構財信聯合作,運用更全面可靠的數據庫,按財務公司的狀況提供防風險的服務,提升業務效率。

002
▲協會主席陳子康(左)及副主席李德超

專業幫人 唔做放數佬

近年財務公司廣告大行其道,協會認為行業形象變得專業、守規是好事,但更期望有效規範行業發展。副主席李德超指出:「成立財務公司的門檻條件不一,有些只要公司配有夾萬、閉路電視、文件櫃、電閘等就OK,有些則需要有負責人就可以,但負責人要有大學學歷?有從事財務經驗?有會計牌?抑或只是有人就可以?」

由於規管寬鬆,導致行業良莠不齊,也令外界對此行業存有偏見,「我們想讓大眾知道,我們是有誠信的、專業幫人的,不是放數佬!」李德超強調。

因此,協會主張政府成立「財監會」,進一步監管財務公司的營運,創會理事黃曉初說:「我們有向立法會議員反映,建議政府成立財監會,規範發牌制度,增加公眾透明度,推動行業專業化,協會也將擔任輔助角色,向大眾進行推廣和教育。」

004
▲ 與立法會金融服務界功能界別議員張華峰會面,反映業界情況

經濟環境轉差 業界共渡難關

本港經濟環境在近半年明顯轉差,財務公司經營也開始出現困難,私人貸款還款難,物業、車位轉售亦難,加上近期疫情嚴重打擊經濟,陳子康等坦言是雪上加霜,但業界也將齊心共渡時艱。

「我們會與客戶協商,延長供款期、調整利息等,例如有客戶之前每月供款6萬5千元,即時起都調低至3萬5千元,希望大家共同過關。」李德超說。

005
▲提供培訓課程,提高從業員的專業水平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