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談過時令肺炎,這次來繼續說說癌症。翻查一下,會查到現代中醫認為:癌症發病主要由於臟腑陰陽氣血的失調,並且在身體較虛弱的基礎上,有痰、濕、瘀等所謂「邪氣」(身體病理性產物)搏結日久,積滯而成。
以上的總結,很有泛泛之談的感覺。因為在我們的認識中,癌症是重症,怎麼可能這麼簡單?試想,有甚麼疾病不是人體氣血失調所致的?有甚麼上年紀的人,身上沒有病理產物的?自古以來,中醫對疾病的認識都十分純粹,但仔細一想,卻是無限的接近真理。沒錯,百病都可以有不同病理發展,但病因卻不外乎幾種:勞累過度、飲食不節、情緒失調。
結論是,第一,一個普通的胃痛和癌症得病的原因可以是一致的,只是大家可能處於同一個疾病的不同階段;第二,理論上來說,只要病人身體並非特別虛弱,若能調整至陰陽平衡,癌症按理是可以不發展,或甚被治愈。因此,若我們只著重甚麼癌用甚麼中藥較好,或者制定某種癌症化電配合中藥的標準治療方案,這當然是好,但始終是以「病」出發,並非以「人」出發。病人一在受苦,這樣怎麼可能會達到理想中「陰陽平衡」的狀態?
維護病人健康,時刻關注病人的身、心健康。除了延長生命外,更要以病人能承受的方式,延長病人的生命「質量」。適時以中藥調和身體;配合平和的心境,事半功倍。
蔡梓銘:香港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