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政府高度關注及積極處理貧窮問題,但似乎 「愈扶愈貧」 ,去年的貧窮人口又創新高!在18區之中,觀塘區是最多窮人的地區,每4人就有1人處於貧窮狀況。
每4人有1窮人
政府發表的《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本港去年貧窮人口達140.6萬,創下09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貧窮率高達20.4%,即每5個人就有1個貧窮。
計算綜援、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恆常現金津貼等政策介入後,本港貧窮人口減至102.4萬,貧窮率為14.9%;再計入公屋等非現金政策後,貧窮人口進一步減至 73 萬,貧窮率跌至10.6%,但分別較前年增加0.9萬人及0.1個百分點。整體而言,本港貧窮人口及貧窮率自2014年起一直呈上升趨勢。
若以全港18區計算,在政策介入前,黃大仙、觀塘、深水埗、元朗、屯門、葵青及北區的貧窮人口比率均比整體20.4%為高。當中觀塘高達27%,有17.58萬人屬貧窮,平均每4人就有1個貧窮。
在政策介入後,觀塘的貧窮人口明顯下降,貧窮率降至18.8%,有5.35萬人跌出貧窮線,減至12.23萬人,但人數仍比離島或灣仔多4倍,繼續是全港最窮的地區。

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觀塘區區議會副主席洪錦鉉接受《龍週》訪問時認為,觀塘區貧窮人口多,主要是因為區內公屋和居屋人口比例高。而基層市民以勞工階層為主,一旦社會經濟欠佳,生活便會不穩定。他認為,政府應加強為市民提供職業再培訓或就業,以解決區內貧窮問題進一步惡化。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本港貧窮人口在政府政策介入後有減少,反映當局的福利政策及紓困措施有一定成效,但他認為政策未有針對性解決貧窮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不可能成日派魚,要教釣魚,創造更多元就業」。
貧窮兒童23.5萬
報告指出,本港去年有23.5萬貧窮兒童,貧窮率達23.3%,是自2016年後連續兩年反彈上升,即每4名兒童便有1名處於貧窮。但在政府政策介入後,兒童貧窮率跌至16.8%,是歷年新低。
青年貧窮率方面,雖然處於9.3%的較低水平,人數亦只有約9萬,但青年貧窮率近年有所上升。2018年,七成貧窮青年為18至24歲人士,大部分為在學人士,部分人在畢業及成功投入職場後,貧窮情況可望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