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銘:內外合一.靜坐可養心神

常說,中醫的哲學或可以拯救世界。尤其當社會氛圍不佳,身體也容易被情緒帶動而往不平衡的方向發展,人就會較易得病。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靜坐,目的是調和情緒,從而防病養生。

醫理是這樣:我們每天五官上所獲得的訊息,將注意力放在「外在 」的事物上。久而久之,向「外」的注意力過多,心神就會變得渙散。為取得平衡,我們必然要從 「內」而求,將注意力回歸自己身上。

若然撇除一切宗教元素,在靜坐過程中也就不提倡在心靈上追求各種神秘的體驗。緊記唯一的目的就只是讓身體回歸平衡。而靜坐前的準備,最好是能另覓靜室,當然睡房亦可;窗門宜稍開,使空氣流通;寬鬆衣帶,使身體不受拘束;在姿勢上,可以選擇安坐椅子上或盤腿而坐。盤坐的話,臀部後半部可以用較薄的枕頭墊高,如此就可以使腰部自然伸直,避免靜坐時因腰肌疲勞,慢慢養成錯誤姿勢。

每天的靜坐時間宜從十五分鐘至二十分鐘開始,循序加至三十至四十五分鐘。重點在於全身從頭到腳的放鬆:頭正頸直、眼簾微垂而非緊閉,保持一定的意識而非打瞌睡,自然呼吸即可。當你靜坐完,感覺心神清明,身輕氣爽,就是做對了。若然靜坐前已然感覺身心疲倦,此時就最好先睡半個小時,恢復疲勞再練習。日子有功,必定能收穫平和的心境,健康也就隨之而來。

蔡梓銘:香港註冊中醫師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