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欣:市區更新大行動

市區更新一直是本港一個重要課題。舊樓失修容易造成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而重建沒有做好規劃,亦會對城市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其實早於2014年市建局已對全港的舊樓情況進行全面統計,當中樓齡達40年或以上的舊樓數目,已突破9900幢,今天更已突破10000棟。舊樓增長數目大幅增加,當中以位於油尖旺和九龍城數目最多,分別有1860幢和1580棟,而深水埗亦有約1200棟,僅次於第三位的中西區。

對於舊樓的保養,政府在過去一段時間推出 「強制」驗窗驗樓、資助優化升降機,以至 「樓宇更新大行動」等計劃,目的旨在協助舊樓業主翻新大廈消防照明及升降機系統、公用地方以至外牆翻新及清拆僭建物等,以確保樓宇安全。相關計劃在坊間的反應不俗,加上民政事務署協助 「三無」大廈成立法團,凝聚業主意見以處理樓宇維修問題,的確有助改善舊樓環境;而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前夕,發展局更 「加碼」推出新一輪 「樓宇更新大行動」,進一步資助更多舊樓業主翻新樓宇。

然而,坊間亦有聲音指,相關計劃其實只是 「粉飾太平」,樓宇外觀是 「執正」了,但無助解決大廈的結構老化,如天花滲水、鋼筋外露等問題。所以,不時亦聽到有舊樓居民打趣表示:不希望花錢花時間維修舊樓,只希望盡快被收購重建。當然,舊樓重建的確是一個出路,惟現時的市區重建方式其實亦未如理想。不少私人發展商由於收購的地盤面積所限,只能重建成 「牙籤樓」,與整個社區格格不入。政府當局亦有留意到 「牙籤樓」對社區發展所造成的問題,因此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特首就提及將於下年初在九龍城區展開兩個項目,以重建區內公務員合作社,合共涉及30棟舊樓。有別於私人發展商的單棟式重建,這個由市建局主導的項目,明顯參考了榮光街∕ 崇安街小區重建的經驗,將相關區域作出整區規劃,務求將該區發展成配套完善的完整社區。

事實上,等待重建的靠背壟道公務員合作社位處市區珍貴地段,毗鄰是有近50年樓齡的樂民新村。我認為,當局應盡快做好整區規劃時間表,包括交代讓合作社及樂民新村居民原區重置的方案;亦應透過市區重建的機遇,補足社區設施的不足,並為日後其他合作社的重建起示範作用。隨着市區樓宇老化加劇,保障樓宇安全實在不能小修小補,政府應該提升社區更新的力度,將 「樓宇更新大行動」加碼升級為 「市區更新大行動」,透過大規模的舊區重建及再規劃,同時開展地下空間發展研究,以提供額外空間改善社區配套,徹底解決現時市區土地不足、樓宇老化等問題,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

陳凱欣:立法會議員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