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 「金姑娘」 的金堅,是觀塘定安區的民選區議員。2009年,有感於花園大廈缺乏社區關懷和服務,金堅組建了一個全新的社區組織 ──花園大廈關愛社,向街坊提供地區服務。如今踏入第十個年頭,花園大廈關愛社的會員已由最初的十多人發展為幾千人的規模,金堅也成為了花園大廈居民最貼心的服務員。
臨近中秋,金堅的區議員辦事處門庭若市,不時有居民前來查詢區內的最新資訊,登記各項社區服務。金堅及議員辦事處的職員和義工們,耐心地為眾人講解,處理一個又一個的個案。
人稱金姑娘 獲居民信賴
安定區是牛頭角的舊區,區內最主要的居住區是房協的公共屋苑─花園大廈,這是觀塘區第一個公共屋邨,分新舊兩區:第一期建於1960年代,由喜鵲樓、孔雀樓、畫眉樓、燕子樓、百靈樓五座大廈組成;第二期則為由四幢樓宇組成的玉蓮臺,至今也有30多年的樓齡。區內不少住戶是屋苑建成後就搬入,在此生活了數十年。
金堅走入花園大廈,許多街坊會親切地稱呼她 「金姑娘」,與她閒話家常,將社區鄰里最新的情況反映給她。每當社區內有需要,在玉蓮臺中央的休憩處休息的許多長者,也會一呼百應地爭先做義工,協助金堅處理好區內的大小事務。
「我在花園大廈服務了十年,與居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許多人將我們的關愛社視為最可信任的夥伴。」金堅告訴《龍週》記者,有些長者的銀包裏一直放着關愛社會員證,當他們迷失路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往往會第一時間按會員證上的電話找關愛社協助, 「得到居民的信任,這是我最感榮幸的事。」

助街坊反映重建問題
居住問題是港人最關注的議題,花園大廈居民現在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廈重建和搬遷事宜。據金堅介紹,房協將大廈重建工程分為五期,計劃將區內一個球場用來興建第一座大廈,將居民搬遷至新建的大廈後,再將舊樓拆除,重建另一大廈。以此類推,逐步完成重建計劃。
「對於重建和搬遷,居民可說是喜憂參半,有人為能改善居住環境而喜,亦有人擔憂搬入新居後租金會大幅增加;還有一些長者住了幾十年,不願意搬遷,亦沒有能力搬家。」金堅說,街坊有不同的關注和個人考慮,這些情況都值得關心,也應受到尊重, 「作為區議員,我的責任是將居民的情況反映給政府,盡最大努力地照顧到每個人的不同需要。」

火警後比受災戶更早抵現場
金堅在社區提供的服務全面而周到。花園大廈曾經有住戶發生火警,金堅及關愛社職員獲悉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根據手中的會員資料很快查出戶主的聯絡資料,隨即通知戶主,並協助他處理善後工作。
「關愛社比戶主家人更快抵達火災現場,這讓會員們感受到我們的工作。」金堅說,正是這些貼身的服務,讓眾多街坊對關愛社十分信賴。
事實上,關愛社長期向社區居民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如定期的中醫義診、社區量血壓;逢年過節探訪長者,送上關懷;暑期舉辦親子活動,開學派送文具等。關愛社伴隨着社區內不少小朋友成長,金堅自己看着社區健康地發展,亦很有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