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柏良 從老師到區議員

藍田平田邨的清晨,忙碌中帶着閒適:行色匆匆的返工族,拉着小推車買餸歸來的長者—姚柏良站在他們中央,熱情地和街坊打招呼,悉心詢問意見。

衣食住行中的 「行」 一向是姚柏良的關注重點,由無障礙設施建設到行人路改善,他逐一構思,並在平田邨落成,穩步邁向他的理念: 「全面無障礙社區」 和 「長者友善社區」 。

因緣際會服務藍田

成為區議員前,姚柏良做了多年中學老師。2002年暑假,他帶領一班學生參加義工項目,正是被安排到藍田。如今回想,姚柏良感慨與藍田的相遇的確是一種 「緣分」。

當時,姚柏良在區內開設學習班。不久SARS來襲,全港學校停課,姚柏良堅持 「停課不停學」,繼續幫助區內有需要的小朋友溫書,還與街坊一同抗疫情,協助清潔工作,或派發口罩等。

共患難中與藍田的感情漸深,也為姚柏良之後廣獲街坊信任,並參選區議員埋下伏筆。

致力保障行人路安全

藍田地鐵站A出口往平田邨要經交通燈穿過啟田道,人流不息。姚柏良注視路況,指出問題──人行道過窄,高峰時期常見擠迫。

將人行道加闊約兩個欄杆寬度,交通燈相應移動。姚柏良的建議去年已被政府接納,預計今年年底有機會動工。

通過交通燈後,往啟田商場和平田巴士站方向分別是稍有坡度的磚面路,及數十級階梯。磚面平滑,修建多年亦有青苔肆恣生長, 「經常有街坊在這裏滑倒,尤其是雨天。」

為保障行人路安全,姚柏良已責成領展為梯級加貼防滑貼。一旁坡面的修繕工程也已展開,以水泥代替磚塊,且刻意將表面做得粗糙一些。施工過程亦會適當調整坡度。

1812QC008_

十年心血建成「下山捷徑」

在平田邨的背面,有一條山徑沿着茂密的樹木順勢延伸到山下,台階上貼了防滑貼,兩旁配有整齊的路燈。
街坊對這條路有多個稱呼,如平田徑、運動徑、上學徑、返工徑,名字基本概述它的功能。從這裏下山到鄰近的油塘站和東區海底隧道入口僅約10分鐘路程。

「這是我十年的心血!」提到平田徑,姚柏良顯得興奮不少。屋邨內不少學生在油塘讀書,來往學校只能通過港鐵或校巴兜大圈。聽取家長意見後,他09年開始爭取重修這條舊山徑。

十年後平田徑落成,從前只能從藍田站A出口前往平田邨,現在則多了一個選擇:當港鐵服務受阻,或是塞車時,街坊可以由這裏步行至油塘站,或到東區海底隧道入口搭乘巴士。而學生亦可步行來往學校,既方便又達到多運動的效果。

1812QC010_
▲和街坊交談,建議加寬人行道

全面實現無障礙社區

平田邨其中一幢大廈建於一塊高出的岩石上,設置有三節式的上行扶手電梯,可連接一旁的球場、商場。然而扶手電梯不方便乘坐輪椅人士,而且時常壞,需要維修,只能自行爬樓梯, 「最怕中間一節壞,長者上到第二層才發現,就不知該上該下。」姚柏良與前輩之後一起成功向房屋署爭取增設升降機,成為全港落成的公屋中首個增設的升降機。自2012年以來,整個平田邨已增設三部升降機,不過他並不想止步於此,仍有藍田站A出口等地點的無障礙設施有待增設。

「全面無障礙社區」和 「長者友善社區」是姚柏良一直秉持的理念,他也始終利用自己的專業與熱忱走在這條路上。

1812QC009_.jpg
▲平田邨該升降機是全港落成的公共屋邨中首個增設的升降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