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筆者開筆寫這篇文章時,看到窗外的天空藍灰交錯,在刺眼的紫外光中卻下着毛毛細雨,惟天氣變化無常,卻比不上人間變幻莫測。一位認識多年的前輩更無奈對說: 「我判斷社會局勢精準,但近兩個多月卻不知何故,全部都無法評估。」只可以說,人間只會愈來愈複雜,非能伸手而可觸及。
這兩個月以還,整個社會氣氛令筆者難以描述,同時想起《荀子.王制篇》中: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足以顯示人民就是動搖社會的首要元素。
放諸今天,無論是任何兩極政見者,他們不無顯示出自己如水一般的角色,並透過進行各種手法,從不同的層面發揮得淋漓盡致,更是牽着社會走勢的重要持份者。故此,如果未來繼續處於這個情況下,政府推行任何措施亦只會 「政令不行」,任何措施也無法推展;長遠去看,不同的行業生態、社會運作亦會出現前所未有的轉變,上至整個經濟狀況,下至市民生計皆無一幸免。
事實上,《逃犯條例》引發的風波持續,社會上亦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正如有酒樓突然倒閉,員工頓時失業。有報道指出,不少行業如飲食、旅遊、零售界因遊行集會、示威、衝擊行動而暫停營業,減低市民消費意欲,同時部分國家實施旅遊警告,亦令旅客減少來港,致令商戶生意額不足,以中式酒樓為例,有關生意額較去年減少20%至30%,人均消費由140元下降一倍,亦有接近20間酒樓即將結業,有酒樓負責人亦坦言,若情況持續2至3個月,隨之而來的就是倒閉潮。
筆者不敢就時勢作出任何評估,每當想到:中美貿易戰及香港時局發展的情況,必定令本身下行的經濟進一步受到衝擊,在短短兩個多月便直接從飲食、旅遊、零售界展示出來。更甚者,以收益為主的商戶、僱主亦會看準機會讓僱員放無薪假或解僱員工以求收支平衡,而且更會接二連三地出現,並影響市民生計以及增加社會不穩,長遠令民怨增加,造成不可收拾之勢。
對於這個難以避免的情況,筆者認為政府應設立緊急失業援助金,事關在這政令不通的形勢下,此建議更見貼地,亦最直接 「急民之所急」,讓被解僱及失業人士可在短時間內,領取失業前12個月平均月薪的8成,或最高援助金額上限14,000元,而有需要的市民最多可申領6個月,以解燃眉之急。
就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地方,縱然時局複雜多變,氣氛處於兩極對立,或許是 「生於斯,長於斯」,所以筆者仍然堅信:無論問題如何棘手,我們也不應終日沮喪嘆息,不如想一想:香港經歷幾許風雨,而且種種變幻原是永恆,也許有涅槃再生的一天。
何啟明: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