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員蔡之崴 練功就像煲湯 要慢慢熬

全港第一屆青少年粵劇身段基本功比賽最近在尖沙咀舉行,作為重量級評判的蔡之崴當天分享了一些練基本功的要領。短暫休息時間,他接受《龍週》記者訪問,由過去的練功生涯談到未來香港的戲曲發展。

10歲與戲曲結緣 日練8小時

自10歲與戲曲結緣,之後數十年蔡之崴始終走在這條路上。回首昔日入行原因,他用了一句話形容: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由於貪看熱鬧,活潑好動的小男孩憧憬武俠劇裏來去如風、武藝高強的英雄, 「我也想像那樣飛來飛去。」單純的願望成為起點。

蔡之崴後來到台灣國光劇校(現為國立台灣戲曲學院)開始8年的京劇學習時光,前兩三年全是練基本功,每天練功8小時,之後才會根據每個人狀態分角。

「我的老師都是唱傳統京劇的。」教學方式亦是傳統的硬性打罵教育,蔡之崴說那時自己的大腿常被打出一條條的瘀青,「開學時班裏一共50人,八年後畢業只剩下 25 人。」因為太辛苦,一半人中途離開。

12 歲那年,為演好哪吒一角,增強腿部柔韌度,蔡之崴每日趁同學午休便跑去練功房壓腿,無人的練功房安靜得很,他時常就這樣壓着腿睡着。還有一回,蔡之崴為練胯而忍痛半年,那時沒有什麼看醫生的概念,每個同學都忍痛, 「大家都痛的時候,你是不會覺得痛的。」

這8年有沒有想過要離開?「當然想,常常想。」只是第一年想,如果放棄了這條自己選的路,可能會後悔;熬到第二年,離開的念頭又因為 「別的同學都可以撐下去為什麼我不可以」的自尊心打散。熬着熬着,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目標,一晃時間就過去了。

「我想練功就像香港人煲湯,要慢慢熬,才能熬出最濃的湯底」,蔡之崴這樣比喻。

0426qc008_.jpg

戲曲包含多種藝術形式

如今,蔡之崴在香港已逾10年,也成為別人的老師,教授粵劇基本功。多年練功熬出的感悟,他也傳授給學生, 「我常常告訴他們不要開始就追求最終目標,就像彈簧床,你跳到最高自然就會跌到最低。」

蔡之崴的學生年紀從3歲到70歲都有,還有聾啞人士,職業範圍涵蓋公務員、金融工作者,因此他希望用一種讓所有人都聽得懂的教學語言。

「戲曲融合了舞蹈、音樂、表演等多種藝術。」在他看來,戲曲並不單一,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戲曲中不同元素,他參加過不同表演,包括舞台劇、電影,也學過瑜伽、芭蕾、聲樂和武術。而這些經歷都在教學工作時派上用場。

3蔡

對粵劇前景樂觀

蔡之崴出身京劇科班,但也很熟悉粵劇。他認為, 「在這半個世紀中,粵劇也有融合崑劇、京劇的部分特徵,一直在成長」,只是在傳承中少見 「京功粵腔」的全能型人才,即兼具京劇功底和粵劇的唱腔。 蔡之崴認為,這一定程度是因為香港至今沒有屬於政府的戲團和專門戲曲學校,儘管有香港演藝學院開設戲曲課程,然而不夠系統全面,且這類學校招收的學生基本已成年,已過練習基本功最好的年紀。不過隨着粵劇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每年亦投放大量資源,蔡之崴對粵劇的前景充滿樂觀。

0426QC009_
▲蔡之崴的學生年紀從3歲到70歲都有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