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七十年 首誕航天第一人

中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於2003年10月乘坐神舟五號,由太空平安返回地球,成為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中國人,受盡國人歡呼。在其風光背後,未必人人知道他所面對的壓力與全球華人的期望,亦不會想到他返回地球時所經歷的生死26秒。他在太空逗留21小時,全仗背後是國家為他提供近八年的艱苦訓練,終於成就一句 「我是神舟五號,我已安全着陸」 ,為中國航天史揭開全新的一頁。

敢於夢想登天的楊利偉

楊利偉自小就有飛上天空的夢想,不過一直以來,他想的是當飛行員不是後來的太空人,18歲時他考上空軍飛行學院,畢業後投身甘肅空軍一個飛行團為國效力。其間他累積了1350個安全飛行小時,為他之後的航天訓練打好基礎。

1995年9月,楊利偉獲邀參加太空人選拔,見證由初選886人逐步淘汰到只有14人的殘忍,最終楊利偉成功入選太空人隊伍。入選過後,只是另一段拚鬥的開始,他要在五年間,接受大量航天相關的知識及訓練。特別是他有一項較其他人吃虧的地方,就是大部分隊員都比他年輕、比他學歷高。但種種不利因素,都沒有成為楊利偉放棄的原因,他決心比任何人都要努力,終於成為全隊綜合成績的第一名。

在2003年7月,楊利偉在內的14名隊員得到三級航天員資格,身心都作好準備,隨時為國候命執行太空任務。同年10月14日,楊利偉最終獲選成為中國首位登上太空的人選。

2131QC003_

生死26秒完成航天任務

雖然登上太空的過程非常順利,但神舟五號在返回地球時,卻因為飛船出現裂痕,內部壓力突然大增,情況持續了足足26秒。身處當中的楊利偉無能為力,以為自己死定了,幸好他保持冷靜,把控艙內情況,最後情況緩和,終於讓他平安回到地球,成就國家終於成功問天,名留青史。

楊利偉為國家的航天發展,咬緊牙關接受艱苦訓練,更不惜把生命置於充滿危機的太空之中,成功背後的辛酸和壓力絕不能輕視。探索新領域充滿未知和恐懼,幸得有楊利偉這種勇敢無畏的人作為先鋒,建國七十年以來國家才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踏出輝煌的步伐,創出新高。

2131QC004_
▲楊利偉在返回地球途中遇到狀況,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後與空氣摩擦,舷窗外面的耐高溫塗層還被燒裂了

神舟五號小知識

神舟五號,簡稱「神五」,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發射的第五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太飛船。飛船搭載航太員楊利偉於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次日返回,降落於四子王旗着陸場。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誌着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而且與東方紅一號相同,中國的首次飛行都比起其他國家相對過程最為完整(蘇聯返回時使用跳傘、美國也沒有環繞地球軌道)。神舟五號返回艙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131QC002_
▲國家主席習近平歷來關注和重視航太事業。他強調「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