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女性來說,做一個賢妻良母是大多數人的志願,但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副主席吳慧英卻有不一樣的想法: 「我想做女俠!」 過去幾十年,她一直憑着一副俠義心腸服務社會大眾。而這與她小時候的所見所聞不無關係。
兒時立志扶助弱小
「我自小就覺得社會很多不公義,心裏很渴求公平公正!」吳慧英接受《龍週》專訪時憶述,她大約10歲的時候,親睹爺爺在欽州街開設的織造廠因第二代經營不善而結束,由於當時香港沒有完善的勞工法例,被遣散的員工得不到應有賠償, 「爺爺很難過,痛罵我叔父沒把生意打理好,害了一班工友。」
經歷了這一件事後,吳慧英扶助弱小的心志進一步加強。後來她踏足社會,在製衣廠當女工,隨即加入製衣工會,就是希望為工友爭取權益, 「我很想做點事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機緣巧合下,吳慧英加入了東九龍居民委員會,目前除了擔任副主席,亦是該會的義工發展委員會主任。她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做義工可以接觸不同的人,學習別人優勝之處,亦能將經驗與其他義工分享,特別是年輕一輩。
「以生命影響生命, 這是最有意義的工作。」她說。

城寨家訪印象深刻
吳慧英參與過很多地區的義工工作,當中最深刻的經歷要數1986至87年間在九龍城寨的家訪。 「當時東九龍居民委員會派我到城寨福利會幫手,主要是在城寨清拆前進行家訪,了解居民的情況。」
期間,一位老婆婆令吳慧英印象難忘。 「那位70多歲的婆婆住在一個300呎左右的單位,是她兒子花了幾萬元買給她的房子。」婆婆的丈夫已過身,唯一的兒子亦在行船時過身,那單位滿載他們一家的回憶,所以她不想離開。
「探訪結束後,我一出門口便忍不住哭了出來。」吳慧英後來知道婆婆最終接受當局的安排,才放下心頭大石。
上世紀80年代初,本港出現過一段失業潮,不少市民生活艱難,吳慧英就與東九龍居民委員會的成員向房屋署爭取,讓公屋住戶以象徵式1元交租, 「雖然不成功,但房署答應讓個別有困難的住戶減免租金。」她高興地說。
今年68歲的吳慧英,留着一頭清爽短髮,笑容親切、充滿自信,確實有 「女俠」的風範。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雖然小時候沒機會接受正規教育,但吳慧英好學上進,靠半工讀完成了小學課程,毛澤東的一首詩詞是她的座右銘—「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意思樂做綠葉襯托別人。吳慧英待人真誠,熱心服務社區,曾有不少人鼓勵她競選區議員,但她認為擔當支援角色更快樂。
生於斯長於斯,吳慧英對香港充滿感情。2014年本港發生 「佔中」事件,她憂心不已,一度想過取消與家人到北歐旅行的計劃。結果事件在她啟程前便告結束,她才安心遠行。對於未來,她期望動員更多人關心社會,為弱勢社群送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