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國七十年,從一窮二白躍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中亦有大量港人為國家發展作出積極參與。《龍週》特為國慶七十年專訪幾位服務於東九龍一帶、具代表性的地區人士,分享港人見證國家與香港走向富強的奮鬥過程。今期受訪嘉賓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鍾堅偉,以其自身專業,既為國家與香港貢獻力量,更於公共事務平台為國家政策作建言。
青年創業並非一帆風順
經過改革開放,內地百業興旺,不少港人曾抱有到內地淘金的狂熱,鍾堅偉亦是其中之一。當時鍾堅偉洞悉內地具有龐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並展望與汽車相關的配套需求,首設一所先進的自助洗車店。原以為可以迎合到市場獲得巨大利潤,誰知最終只能興嘆而回,鍾堅偉總結經驗, 「當時我們對洗車行業有足夠認識,甚至前瞻比內地領先超過十年,但就是這十年的差距,就令我們顯得離地。當時廣東省一帶人均收入低,勞動力密集,人力洗車仍是主流。」
面對當年不少年輕人抱有大灣區創業夢,他以自身的創業過程分析出要點。 「首先是必須要有內地合作夥伴。」鍾堅偉指出,內地夥伴對內地市場形勢、銷售文化、政策法規都比港人熟悉,有夥伴的助力,可以少跑冤枉路。 「其次是我們要認清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引以為傲的創意和經驗。」事實上,香港品牌一向是內地積極追求看齊的目標,也是香港青年在資金短缺之下的獨特強處,必須以此把握機會。 「最重要的是香港人打不死的獅子山精神,最近二、三十年來香港人經受過幾次大的經濟金融起伏,心理承受能力高,面對創業未必一帆風順,都可以咬緊牙關面對順逆境,這就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
醉心服務東聯 務使社區和諧
鍾堅偉現時除營運內地事業外,在香港亦於餐飲行業投資,勇闖新路。同時他亦參加九龍東區各界聯會,籌辦民生相關的大型項目。其中一項正在籌辦的項目,是向受惠者收集願望,由東聯提供資源為他們實現。 「不少團體出現資源錯配,有時好心做壞事,我們希望做到有心的服務,甚至照顧到心靈的需要。」對他來說,當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當每一項目的成功舉辦,都能幫到社會基層享受到暖意。 「要做就要做得貼心,這樣才是社區服務的意義。」鍾堅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