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學制自2009實施以來,一直針對課程內容與架構、大學收生、多元學習與出路等課題作深入的討論。筆者認為,這些討論均能促進新高中學制的發展,必須予以支持。
新高中學制旨在提供多元學習機會與出路,讓學生在高中階段能盡展所長, 並裝備自己以應對未來的發展。問題是,現行的學制是否提供足夠的多元學習機會?就以課程設置而言,中、英、數、通四個核心科已佔學生約六成的課時,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空間修讀自己心儀的選修科。而且,當大學收生大多以兩個選修科為基礎的時候,學生只能面對現實。
另一方面,新高中學制設置應用學習課程,旨在讓對職業導向有興趣的學生修讀,學生在退修其中一科選修科後,便能修讀相關課程,當中涵蓋工程、應用科學、商業、媒體與創意課程等。本來這些科目既實用也有趣,但因學生修讀這些課程後,只能獲得最高相等於文應試四級的成績,使一些有志於升大學的學生卻步;而且大學聯招也不會視這些科目為特例,只按既有計分機制收取學生,故此不少科目因乏人問津而難以開辦。
所以,現行新高中學制能否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還是不少人仍然只視學制與文應試為大學入學試,忽略培育學生多元智能、多元出路的宗旨?還望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能對此加以回應,以彰顯新高中學制的精神。
吳壁堅: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