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暑假,許多學生都會四處搵暑期工,賺取零用錢及增加工作經驗。但有調查發現,近一成受訪青少年曾經墮入求職陷阱。
8%受訪者曾遇求職陷阱
今年4月11日至5月24日,青協青年就業網絡透過網站成功訪問了434名15歲至25歲青年。結果發現,受訪者主要是透過求職雜誌/報章/網站(83%)、公司網站/店舖(79%)、親友介紹(75%)及勞工處(70%)尋找工作。
調查亦顯示,56%受訪者表示曾在社交媒體或通訊軟件收到空缺資訊,但當中只有44%信任該類空缺資訊。調查並發現,8%受訪者曾遇過求職陷阱,更有12名受訪者遇過不止一次,其中兩人更遇過至少5次。

不懂拒絕僱主不合理要求
青年就業網絡單位主任張志偉指出,調查顯示網上虛假招聘是最常見的類型。在遇過求職陷阱的受訪者當中,多達52%曾經遇上虛假招聘;其次為金融投資騙局、誘騙進修、徵收不合理費用及金字塔/層壓式推銷,也有受訪者曾遇過色情陷阱。
張志偉還表示,求職時,僱主一方有時會提出不合理或有可疑的要求,但調查發現仍有青少年認為合理,往往因而 「中招」。譬如,30%受訪者認為前往辦公室以外地點面試也 「無問題」;另有24%受訪者以為只需要提交個人資料,毋須面試也可獲聘。他呼籲求職者多加注意。

顏汶羽:勿幫人帶貨過關
一直關注青年議題的青年民建聯主席、觀塘區議員顏汶羽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近年新興的一種暑期工騙案手法,是利誘年輕人攜帶違禁品出境。
顏汶羽指出,不時有不法分子在網上以高薪聘請年輕人帶貨過關,有年輕人貪圖蠅頭小利,最終換來牢獄之災。他說: 「我們試過收到一些求助個案,有年輕人以為帶貨過關的工作很輕鬆,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賺到大錢,豈料一過關就被海關抽中,查獲有槍支,最後要坐牢。」他指出,年輕人找工作一定要去大型招聘會或者可靠的招聘網站,切勿在網上輕信陌生人,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