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天使義工團 為長者送上陽光

在本港慈善公益界,陽光天使義工團只是一個 「新丁」 ,成立只有短短3年的時間。但該組織發展迅速,目前義工人數已有逾450人,服務過近1萬人。
成立3年近萬人受惠

「陽光代表溫暖,我們希望為長者送上天使般的親切笑容。」陽光天使義工團發起人陳丹丹接受《龍週》專訪時,道出陽光天使團名稱的由來。她說,義工團於2016年1月1日成立,致力為本港基層家庭、獨居長者及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提供幫助,以促進社區不同群體和諧共融、互相關愛。

一開始,義工團以獨居長者為重點的服務對象,並聚焦深水埗、觀塘和黃大仙等等較多低收入人士居住的地區。每逢過時過節,義工團隊便會穿上整齊制服,浩浩蕩蕩走進社區,向基層人士派發應節食品及福袋,表達心意。

3年多以來,義工團舉辦了大大小小的活動,為無數長者帶來歡樂。當中,有一次探訪經歷令陳丹丹印象尤為難忘。

018QC006_
▲義工團成立3年,受惠者人數接近1萬

當小天使遇上獨居老人

「我和一位9歲的小天使義工在深水埗富昌邨探訪獨居長者,去到其中一個單位按門鈴,應門的是一位婆婆,她顯得十分驚訝,原來很久沒人看望過她,沒想到會有人到訪。」陳丹丹憶述,義工入屋後,婆婆便回到床上躺着,不停流淚,說出自己身體各種毛病及痛症。

幸好義工團成員訓練有素,知道要有技巧地與獨居長者傾談。陳丹丹和小天使面對着這位婆婆,除了細心聆聽她訴說內心苦楚,亦以正面的話語鼓勵她,讓她感受到別人的關愛。而這只是陳丹丹遭遇感人故事的冰山一角。

值得注意的是,義工團向有需要人士送上裝滿實用物品的福袋,有不少物資是來自不同企業的贊助。陳丹丹對此解釋,做義工時間越久,越覺得個人很渺小,需要結合更多社會力量令更多人受惠。所以義工團很重視與不同企業合作, 「其實香港有很多良心企業樂意向基層伸出援手,我們希望能通過做慈善帶動更多企業加入這一行列。」

雖然送福袋幫補基層人士生活所需,是義工團的重點工作之一,但陳丹丹強調,對義工個人也有很大的得益。她舉例說,試過探望一位拾荒婆婆,她見到義工團很開心,把家裏僅有的水果都拿出來招呼大家。義工團團隊當中有很多是父母帶着子女一起做義工,當小朋友看到拾荒者生活匱乏仍願意慷慨分享,自然也學懂了與人分享, 「表面上義工是施予者,但其實我們亦得到很大的心靈滿足。」

018QC005_
▲陳丹丹認為,心靈交流往往重於物質供應

推廣手語 減少傷健人士誤解

陽光天使義工團的另一項工作,是不時為聽障人士舉辦活動,推動傷健共融。原來這裏有一段故事。陳丹丹之前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致力為聽障人士爭取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主任鄧慧蘭教授。二人理念相近,一拍即合,合力通過向不同群體推廣手語,減少傷健之間的誤解。

聽不見的聲音 看得到的祝福

陳丹丹慨嘆,全港大約有15萬人需要用手語溝通,但很多聽障人士怕被別人歧視,都不願意用手語,結果社會上懂得手語的人少之又少。有見及此,義工團邀請聽障人士加入義工行列,教大家用手語表達節日祝福, 「這是聽不見的聲音,看得到的祝福,每次都讓我覺得很感動。」
她說: 「我們希望鼓勵聽障人士多和健聽人士用手語溝通,打破彼此之間的隔膜。」

018QC003_.jpg
▲義工用手語表達節日祝福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