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兒童基金會 拉近「起跑線」

近年坊間流行「贏在起跑線」的說法,彷彿為不同階層的家庭、兒童打上標籤。有見及此,一群關注基層兒童成長的年輕人成立「香港兒童基金會」(下稱基金會),期望做多一點點,將所謂 「起跑線」的差距縮短一點點。

創辦人出身基層 立志助人

這天,基金會的執行主席徐飛(Terry)和名譽主席李漢祥(Armstrong)向《龍週》記者介紹了機構的由來和理念。原來一切要由運動員出身的Terry 說起, 「我在惠州出世,廿多年前來港,和叔叔兩伙人住在觀塘和樂邨200多呎的公屋,完全是基層出身」。

Terry小時候沒什麼課外活動,放學後便在屋邨四處玩。但他自強不息,中學入讀傳統名校男拔萃,驟然發現校園生活、同學見聞與自己大有不同,眼界擴闊之餘,也立志日後要回饋基層。

後來Terry成為香港精英運動員,退役後10年間先後成立兒童體育會、幼稚園、小學等。回想當年志願,Terry在去年夥拍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成立基金會,並廣邀社會各界專業人士擔任顧問,致力為基層兒童提供不同的活動。

基金會成立時間雖短,卻籌辦了多項全港性的親子活動,包括:運動會、慈善繪畫大賽、Fashion Show、慈善跑等。活動約一半參加者來自基層或有需要的家庭,獲贊助免費參加活動,至今服務逾2000名基層兒童。

178QC005_.jpg
▲基金會名譽主席李漢祥(左)和執行主席徐飛(右)

成立一年 服務逾2000名基層兒童

當中,Terry對Fashion Show的印象尤為深刻。他說: 「時裝騷往往被視為是有錢人的玩意,有些家長更表示從未接觸過。我們以環保為主題,要求家長及小朋友合力將舊衣物重新設計成新衣飾,有小朋友將媽媽的舊婚紗改造,也有人將逝世婆婆的舊衣改良去紀念她,都令我們很感動,也讓我們見到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有創意,只是要有機會去發揮。」

基金會的活動強調親子,Armstrong解釋,這是因為他們留意到無論來自什麼階層,兒童最缺乏的同樣是父母的陪伴時間,所以活動必須要有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

基金會主要服務3歲至12歲的兒童,但Armstrong強調,不能稱之為對基層兒童的幫助,而是提供一個平台,透過活動讓不同階層的兒童交流。他說: 「活動時不會分組,不會標籤,大家不會問對方家庭背景,但可以互相發展。例如基層兒童可能見到其他小朋友英文較佳,會推動自己進步;中產的小孩了解到社會上有人的生活是較困乏的,會學習珍惜。」

Terry慨嘆,社會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導致基層在時代變遷中進步的步伐與空間遠遠落後於中產階級,進而演變成向上流動性減低、跨代貧窮、待遇差別等社會問題,「大人的事我們難以改變,但小朋友可以!基金會就是想嘗試去拉近這條起跑線的差距,讓基層兒童有些機會,長遠也可讓社會發展更平衡。」

178QC002_
▲家長與小朋友在Fashion Show發揮創意

組家長義工隊助小朋友成長

基金會早前成立了 「家長義工隊」,招募到300多位來自中產的熱心家長擔任長期導師,指導和協助基層兒童成長。

Terry期望今年能擴至1000位家長義工,並計劃之後由這些家長加專業人士組成導師團隊,培育在學校表現不突出的學生,在音樂、體育、藝術、科創四範疇發展,讓這些未現光芒的 「星星」未來也會閃閃生輝。

178QC003_
▲早前在深水埗舉辦的全港親子奧林匹克運動會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